何以为家

作者: 最钟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7-18 23:58 被阅读0次

余光中先生在《乡愁》里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从生到死把自己的思念寄托在距离中,为的是能形象的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

“家”这一词从出生到死亡一直都在陪伴着我们,而如今城镇化的飞速发展,许多人都有了自己的第二套房,甚至是多套房。房与家似乎有着很大的关联,但何以为家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到中国本来是一个从乡土社会发展过来的国家,而现在一提“乡”便想到土,一种贬义的“土气”。从家乡谈起,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的童年和艰辛。但如果他现在住在城里了,谈完土气的出生地后,那人便会摆出一副高傲的样子。似乎谈起“老家”一词,就像对待乞丐那样,产生怜悯又不愿接近。

《乡土中国》一书中,谈到中国人有“安土重迁”的理念。这说明其实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颗回到故乡“死”的心,毕竟那才是家。

古人的“父母在,不远游”说的就是子辈对长辈的孝与家的念。父母何在家何在,这是小时的家。成家后妻儿何在家何在,这是老时的家。家一词与血脉相互联系。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哪怕一无所成,回到父母亲戚所在的地方也会令人欢喜。因为家里的人不会给你冷漠,一提“家”你都会温暖。一回到那片土地,你也会热泪盈眶。

面对故乡,我觉得我们应该还是要有一种对待新事物好奇心。哪怕你熟悉那的一草一木,一牛一羊。因为当你学会用好奇心对待,它才不会在你心里落下灰。别把你“城里人”的身份带回去。毕竟在那,所有人记住的只是你“土气”的样子。你高高在上的样子,会与这平凡的环境格格不入。

作为中国人我们算是最幸运的。因为何以为家这一词,仅仅只是让我们思考“哪里才是真正的家”而不是“哪里是家”。

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话题,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话题里,“难民问题”是让所有人心酸又无助的话题。电影《何以为家》里主角Zein在电影的结尾控诉了自己的父母。

“你为什么要控诉你的父母”

“因为他们生了我”

生在他国,自己的一家是难民,因此自己从一开始就不是“人”,一个没有身份的人。身份证明可以用买,但一个没有身份的人又谈何金钱来源呢!128分钟的电影只有18秒是笑着看的。12岁的男孩,没有体会到家的温暖,甚至还不如自己待的监狱让人舒心。

何以为家

幸运的我们就不应该过着现在讨厌过去。至少在家这一问题我们还可以选择,而他们只有被选择。

何以为家?

生你养你的地方是不变的家,从你顺你是行走的家。

何以为家

相关文章

  • 何而为生,何以为家

    幸福不是理所当然、 不幸才是! 这句话是这段时间一直萦绕在脑海的一句话。 上周假期,与同事相约去看电影,原本我们是...

  • 何以为家?何以为家?

    我刚刚看了这部伟大的电影《何以为家》,这个中文名字翻译的特别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何以为家?哪里才是我的家呢?何...

  • 何以为家vs活以为家?

    最后一幕的真实揭露,让我不再感叹男主角的演技,而是明白他的眼神为什么如此真实而充满故事。 最后一幕的真实揭露,让我...

  • 【家】何以为家

    越来越能理解那句话——“不管你长多大,在爸妈眼里你就是个孩子” 虽然已工作,但是每次回到家,爸爸妈妈还是像以前我读...

  • 大树何家

    半生漂泊回故土,一轮明月照老屋。 物是人非亲不在,山岚呜咽鹧鸪哭!

  • 何家熙

  • 何家娶亲

    01 何家人 从哪里开始说呢,何大吉、何大庆、何小宝是南河镇河下村的三兄弟。那一年三兄弟相继都到了娶亲的年纪,三兄...

  • 何家大院

    1994年正月十一凌晨何家有一个男婴出生了

  • 何家英

    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第九、第十...

  • 何家奶奶

    何家奶奶要是活着,今年得有102岁了,不过,她在97岁的时候死了。 她死之前的10年时间里,一直住在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以为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jd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