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宋·石愗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毬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作者借杨花抒情,在布局方面,他是先从杨花尚未翩飞时开始写起:来时万缕弄轻黄;作者在任职期间,经常远离故土,看尽了途中景色,也深尝了宦况之味,所以他特意借杨柳来体现自己的生活概况。在作者归来之时,只见得千丝万缕的鹅黄柳枝在随风轻拂。这个画面直接勾勒出了初春杨柳的形象,作者在其中用了一个“弄”字,将杨柳婀娜的一面呈现在纸上,又用了“轻黄”一词将杨柳迷人的色彩予以晕染。
首句仅仅七个字就将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皆包含进来,激发了读者对春天、对杨柳的遐想,也更是激发了读者对作者生活做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而在首句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只有些许的愁郁,因为作者在这里所表达的情感色彩还不是很鲜明。
前一句写“归来”之情景,下一句便直接跳到“去日”来写,足见作者是有意在通过时间来体现自己羁旅生活的状态:去日飞毬满路旁;离开的时候,随处可见如绒球一般散落在路旁的柳絮。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才短短一个春天而已,作者却又不得不踏上征程。
或许作为一般人,都不会去留意那些路旁的柳絮,但作者偏偏目光“独到”,很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容易勾起人心绪的物象,这就是他特殊身份的体现。那么从情感方面来说,承句中的情感就表现得比首句中的要鲜明得多,因为此处不但有物象“柳絮”,还有用来烘托情感的词语“去日”。所以,承句可谓是对首句的有效补充与递进,作者融情于景,将脉络处理得跟流畅。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后面的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闷。看到那些飘荡不定的杨花,作者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杨花虽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任风吹送,但是和自己想比,它们的命运要好很多,因为杨花只是忙碌在春天这一个季节,而作者却一年四季都要不行地奔波。
读到此处,让我们在赞叹作者的想象力的同时,又由衷地对他的人生际遇产生同情之心。一般诗人都是借杨花来表达愁思,而作者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还充分将杨花与人物本身作出对比,从而提炼出更深的含义、更浓的情感来,这就让诗句有了感动读者的强大张力与饱满韵味,读来倍觉新颖。
而作者除了借杨花表达游官之情以外,也体现出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作者的情怀、作者的形象皆从诗中得以表达和刻画,四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别致经典,称得上一首见心佳构。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23963/67a54df89e8c2ce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