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以前对于这段话只是理解了表面的意思,但是对于深层的理解不得而知,有幸今天听到老师分享,这下明白了,非常感恩老师的分享。
《孝经》传承下来,都知道因为曾子的孝道做的非常好,是成圣成贤的根基。曾子道德学问非常的高。他遇到好的机缘,遇见了孔老夫子,有好的成就。
作为现代人我们如何做好呢?曾子做了好榜样。
每天常常反省,内省、自省。
为什么要反省内省和自省呢?
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觉悟,希望有智慧。希望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但是会发现自己有烦恼,空有好心和热心,事情不如意,自己烦恼和痛苦,身边的人也烦恼。在于自己没有智慧,如果有智慧一定问题能够妥善解决。
为什么古圣先贤这么有智慧呢?为什么我们常常迷惑颠倒呢?他们的智慧哪里来?
《大学》开宗明义讲到:是事实真相。大学之道,在明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使光明,第二个明是名词。明就是智慧,明德就是智慧、福报、德明。这是每个人向往的,我们每个人本具的性德。现在为什么看不到了,现在是痛苦、抑郁、烦恼,坏的习气。
原因是什么呢?
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的本性跟古圣先贤很像,习气不同,没有学习习气就越来越重了。比如说坏脾气如影随形,时常在我们身边,越来越深,自己也烦恼。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是没有的,为什么现在越来越深呢?
三字经、礼记学记都告诉我们。人不学不知义,苟不教性乃迁。
其实我们的本性智慧就像太阳一样,永远散发光芒,无所不照。如果迷惑了,天空飘来的云彩越来越多越来越厚。把太阳遮住了,在厚厚的迷雾之下,看到的听到的要么是错的、扭曲的。真的不知道是错是对,看不清楚,被乌云遮住了。
如果大家知道了事实真相,下一个念头是什么呢?
乌云越来越厚最后就看不见了,渴望光明就是去除乌云,拨云见日。
谁来拨云呢?谁把习气笼罩在自己身上呢?是我们自己,别人无法帮助我们去除。
中国老话有智慧: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把烦恼笼罩在自己心性上、思想上,不是别人给我们加上去的。
不是因为谁我们生烦恼,我们可以不生烦恼。言语忍忿自泯。听进去了话难过对立抱负争执,这时候就有了烦恼。
不是惹我们生气的人让我们生气,我们自己缺少学习,不明理,烦恼多,迷惑重。自己把乌云一片片去除掉。这叫自省。别人只是建议和指出,去除只有自己做到。
去除时首先要能认识。盲目的去除越来越乱。
以前糊涂。现在开始觉悟,先从认识自己开始,自知者明。
自己反省之前先要通过学习,因为以前三观有偏颇和不正的,学习弟子规、孝经、三字经。有错误的念头,了解了把自己的过失改过来,看清自己的习气。
很多人认识到反省自省内省的重要性,光认识到不行,还得会反省。不然不会反省,越反省自己心理负担越重。是反悔、自责、内疚。对我们的成长提高不但没有帮助,还会让我们升烦恼心,不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而是苦了。
原因是不会反省。至圣先师孔夫子在中庸里讲,为什么反省?怎么反省?中庸里说:射有似乎君子。射箭是古代六艺之一。具备的德行广。
射箭有君子之风,标的箭靶有圆心。箭射出去没有中,我们的理由是什么呢?是外在的原因还是自己内在的原因呢?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问题出在我们的技术、心态、各种预备的功夫、准备的功夫没有做好。这时候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并去分析解决才是最好的。
客观环境千变万化,但是我们个人是灵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去做准备,这样才能做成事情。不要总是把原因归于外在,而是要在自身身上下功夫。
我们要反省、自省、内省,而不是反悔、自责、内疚。这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反省搞错了方向,都是攻击自己,让自己内心力量更加少,没有信心,这次的学习让我懂得了反省就是从过去的事情中找出真正的原因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哪里没做好,下次如何修正,可以做的更好。眼光更多的是看向未来如何做,这样有更多的力量和信心,如果总是沉迷于过去反悔,就是让自己消沉了。所以我以后要学会真正的反省。
最后学习了要去践行,出于尊重老师的角度一定要认真落实,每个人根基不同,但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践行去做,都是很好的行为。
不是我们优秀了才去做,而是我们做了践行了才会变得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