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

作者: 水墨静影 | 来源:发表于2020-06-29 18:19 被阅读0次

      20世纪80年代, 媒介融合的概念首先被提出, 并简单地被定义为将原属于同一类型的媒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此, 美国艾·浦尔认为, 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近几年中, 新传播科技与新资讯媒体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并普及, 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新媒体对媒介环境乃至社会环境正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媒介融合的发展进程也被大大促进了, 并涌现出了众多以媒介融合为基础的传媒集团, 通过不同媒体之间的资源重整与优势互补, 生产出融合型的信息产品, 从而达到了单一媒体无法企及的传播效果。我们要实现媒介真融合而非假融合。

    媒介真融合实际上是传统媒体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 开拓新思维, 运用新技术, 给消费者良好的用户体验, 使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的“融合”, 也即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优势, 将自身内容进行再加工, 让同样的新闻利用不同的报道形式和发布方式, 达到融合化的效果。这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关键点, 即技术支撑、理念先行、用户体验。例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率先研发建成融媒体智能化传播服务平台“媒立方”, 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关键支撑。该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技术, 集舆情研判、统一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分发、效果评估于一体, 统筹采访、编辑、审核、传播、评估, 不仅为新闻报道、舆论引导提供有力支持, 而且为实现跨媒体、跨业务提供了统一平台。“媒立方”从真正意义上建立起融合纸媒、网站、APP、两微等多种媒体形态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平台, 进而促进团队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在未来十年媒介融合会获得极大的进展,媒体+互联网、媒体+金融、媒体+地产等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是新旧媒体的内容融合。媒体内容的融合, 即分属不同媒体形态的内容生产、交换和消费平。台, 利用数字和网络终端, 逐渐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内容融合”产品。在信息时代, 传统媒体要想获得竞争优势, 就要掌握大量的信息, 然而传统媒体自身却难以对规模化的信息进行充分的生产和传播;作为新媒体的代表, 网络技术的先进优势将大规模的内容生产变为可能, 但资金的缺乏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内容的高度融合势在必行。其次是媒介融合趋向于多元化。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更新和体制改革的深入, 媒介融合将涉及更多相关产业, 媒介产业融合形式在信息产业并购和信息产业战略联盟的主导下更加多样化, 将进一步打破电信业、计算机业、大众传媒业的技术壁垒, 并趋向跨地区的媒介融合。媒介跨媒体、跨地区的融合, 以及媒介产业和其他产业跨行业的多元化融合, 改变了媒介的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 极大地增强了媒介的影响范围和作用力, 使得媒介经济得到有效增长。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内容融合有了更多可能并且不断深入发展。现有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同媒体介质实现了媒体产品的联合生产和传播, 推进了内容生产、制作和传播的立体化发展, 技术创新不仅推进了内容融合, 还推进了内容融合的立体化发展, 促使媒体内容在联合生产平台上的表现方式更完全、表现手段更多元、表现效果更立体。技术的进步客观上带来了媒体生产技术的革新和迭代, 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无人机技术的交互使用对媒体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应, 这些技术的创新使用提高了媒介融合的层次和水平。

    2015年财新视频利用VR (虚拟现实) 技术开启了国内VR新闻报道的先河, 对深圳山体垮塌事件进行全角度立体式的针对性报道;2016年新华社综合运用VR、无人机、直播云镜头等技术搭配新华社新闻移动客户端, 对两会进行360度现场直播;还有运用全息影像周杰伦演唱会中与邓丽君的对唱, 日本“初音未来”的演唱会等都令人耳目一新。推进了内容融合的立体化发展, 使得内容生产多元化, 在内容融合过程中延展了融合的宽度和广度。报纸+网络+移动化的报道, 一次高质量、立体化的新闻采集, 同时实现不同网络端口的分发, 电视台、电台、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移动客户端在内容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内容共通、立体制作, 很好地达成了内容的多层次传播, 而这都是源于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使用带来的福祉。媒体传播渠道发展出“内容+渠道+服务”的形式, 形成一个媒体内容对接移动终端的传播模式。互联网、社会化媒体技术的不断延伸发展, 促使传播的内容产品变成服务, 渠道在终端以社会化媒体技术的统一实现融合。不论是以何种渠道传播得益于接收技术的统一都可以在终端实现转换。推进渠道融合向终端融合的方向发展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渠道融合的完善和补充。微信、微博的迭代升级, 附带衍生的各种小程序, 使得渠道、内容和服务很好地在终端实现了融合, 不仅实现了媒体内部业务的融合, 传统媒体和其他新媒体借助类似的手段也实现了新旧媒体的渠道融合和扩张。现有传播渠道的扩张是以“渠道+应用”的形式出现的, 也就是传播不仅是信息的单一传递, 还附以服务、互动和反馈。例如目前大热的“今日头条”依靠人工智能技术、云技术和算法的不断开发与运用建立了“渠道扩张+联合服务”的模式。

      我心目中的媒介融合是从媒介融合到未来媒体。传统媒体进行媒介融合大多是从传统媒体的角度去整合新媒体, 或者将新媒体技术手段作为一种介质或信息出口去占领, 习惯于用传统媒体的思维去思考新媒体发展的战略, 最终造成融合多年还是停留在烧钱的层面, 没有获得根本性转型。未来的媒体并不仅是媒体, 或者说并不是简单的介质, 更多的是对当前媒体融合现状的一种解构式想象。传统媒体融合的概念更多是从此岸出发, 希望摸着石头过河到达未来媒体的彼岸;而未来媒体的概念则是脱离此岸, 直接想象彼岸的一切可能性, 以真正到达彼岸。媒介融合的目标应该从媒介融合的窠臼跳出来, 转向对未来媒体的关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严格意义上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传统媒体融合试图在其自身嫁接新媒体的做法很难成功。媒介融合未来的路径选择是从单一产品融合向媒体基因彻底再造转向。单一产品融合很容易实现, 但不具备长久性, 打造一时的爆款产品容易, 但创造持续吸引人的爆款很难, 必须从解决媒体基因的角度入手, 真正打造出适应新传播环境的未来媒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媒介融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ms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