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鹤庆人过年,有大年和小年之说,大年是腊月三十,小年是正月十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元宵节。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十五这几天,统称过年。鹤庆那地方白族、纳西族、彝族、汉族杂居,尽管几个民族的语言和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但过年的习俗却是一样的。

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洒扫庭院,张贴对联,就连自家的花果树木也给缠上一道窄窄的红纸,到处都是辞旧迎新的气氛。大人们在准备过年,最重要的事就是给小孩穿上准备的新衣服,在我的记忆中,很多年来穿新衣跟过年就是一码子事。

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守岁,我一门心思想的是母亲发多少的压岁钱。那时发压岁钱,每人也就两角伍角的,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一元钱,但对于那时的我,不啻为一笔很大的财富,可以换成爆竹的脆响和棒棒糖的甘甜。

过大年是不兴串门子的,但过了大年,从初一到初十五,却是串门子的日子。这串门子有点讲究,就是亲戚朋友相互请吃饭,我们叫请春客。鹤庆的民风淳厚,三姑六婆,凡有一点亲戚关系的,都得请。如果稍有疏忽,把谁拉下了,人家就以为你怠慢了他,从此就把你恨下了,害得你总觉得亏欠了他什么。一旦请到你,纵使你有天大的事,也得去赴春客,不去的话,就是你小瞧了主人。说起来,请客的累,做客的更累,有时,亲戚朋友同一天请春客,一家人就得分作几拨,每人负责几家,一家去一会儿,端一端碗,吃几口菜就走,就这样下来,肚子也撑得够呛。你可别小瞧了这请春客,这可是亲戚朋友联络感情的最好办法。

请春客对大人是一件头痛的事,我们小孩却期待着能天天过年。过年对我们小孩来说不仅有新衣服穿,有爆竹放,有肉吃,更重要的是村村都要耍龙舞狮,那场面尤其的热闹。仿佛是比赛着似的,村村都把那龙狮扎得细致形象,舞起来更是各具特色。舞龙狮除在村里戏耍和城里比赛外,还一家一家的贺岁,谁家请春客就去谁家。贺岁的词多是吉祥如意的,如“青龙满院跑,庄稼长得饱,六畜定兴旺,家庭和睦好”,唱的人认真,听的人高兴。贺岁的一进院,主人就赶紧拿出糖果糕点,挨个的散发,连我们看热闹的小孩都不会落下。

正月十五过小年,请春客请到这天就不再请。过小年这天,家家都做元宵,吃完元宵就到村里的公共场所听花灯。唱花灯的都是村里人,男女老少都有,有统一的服装,唱腔也是有板有眼的,故有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说。我们小孩听不懂花灯的内容,但觉花灯戏有趣,而且热闹,就挤在人群里,东窜窜,西窜窜,很是开心。

就在这开心中,年已经不知不觉的过去,一切又恢复平静,各家忙各家的去了。于是,我们小孩子又在企盼着下一个年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