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裁员2000人,一年亏损109亿的背后是什么?
据报道,滴滴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2017年,滴滴全年亏损为20—27亿元;到了2018年,滴滴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
看来,独角兽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现在年轻人有一个很大的思想误区,尤其是办公室的那些白领们,总以为自己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其实这些在各种写字楼格子间里哼哧哼哧做ppt的年轻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一旦社会升级,这些旧式工人就被淘汰出局。如今的这一轮淘汰潮,其实是在淘汰人!
请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果把名片上公司的名字划掉,你还剩什么?二是如果离开你所在的平台,你还能做什么?
为什么我们经常听说“公司”倒闭,而没有听说过“人”倒闭?核心原因是,在传统的年代,公司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一切经济反应只传导到“公司”这个基本单元。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需求被整齐划一,在某个阶段全世界都需要某种产品,而且产品也是标准化的。这时最好的赚钱方式就是实施“海量、单品”的发展战略,即把很多人团结起来生产某一种产品即可,比如石油、武器、日用品、手机等,这就是公司的形成逻辑。
这时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能,需要在目标和行为上最大化一致,这就要去除“人”的差异化,把“人”机器化,变成千人一面。由上层的少数人发布命令,让下层的大多数人去执行,于是就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结构,并影响到社会其它团队和组织的结构,甚至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的金字塔。
这样,公司(或组织)就成了社会和商业的基本组成单位。公司的效能决定它存在的价值,效能低下的公司被淘汰,而人只是公司的一分子,如果所在的公司不行了,不过是换另外一家公司。所以,人是永远都有饭吃的。
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惊讶地发现,公司不再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大量个体被解放,个人成了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社会的基本结构正在从“公司+雇员”变成“平台+个人”。
大工业时代,个人的爱好和需求无法被精准对接,只能被归类和整齐划一,但互联网却可精确、高效地将个体需求激发并对接个体的特长,以各尽其才、各取所需为驱动力,努力实现“多个服务个体”对接“多种个性化需求”,让每位个体都能自我实现,把“面对面”变成了“点对点”,这就是互联网变革的基本原理。
大量的设计师、咨询师、会计、美甲师、保姆、司机等人都开始脱离企业去发展,过去受限于市场规模不能成立的特色小生意,现在利用互联网可找到客户;过去受限于信息障碍不能满足的个性化需求,也能利用互联网找到生产者。
毫无疑问,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定制化水平越来越高,这种趋势也会越来越快。
个体崛起、组织下沉,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大变革,它不仅会让很多公司消失,而且将深刻改变整个社会的组织架构。
于是,社会从金字塔形状变成了网状,与之相伴随的是“人”的升级:
过去,我不需要知道自己是谁,我只要按照命令去做事。
现在,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发挥多大作用。
未来,我究竟是谁?我能为世界创造什么?
所以,“人”的主动性、独立性越来越强,可施展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这也是这一代人的特殊性,我们可在短短几十年光阴里经历“人”的三个时代特征并进行深度思考,上至对天地万物的迷茫,下至自我存在的反思。
人的创造性,只有这个阶段才能充分发挥。最可怕的就是,时代已不是那个时代,人还是那个人。至少还有80%的人总是在等待指令,太缺少主动性,这和坐以待毙有什么区别?
今后不会有人再告诉你,你该怎么做,你能接收到的信息最多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一项任务。
世界要淘汰的,就是那批无力承担“责任”却又无度索要“权力”和 “利益”的人,或因为找不到自我而无法定位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