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凤,中学音乐老师,却有着不同常人的头衔,中国作协会员,青岛作家委员会成员等诸多头衔。
张老师授课内容是关于散文写作的五个坎,语言,素材,结构,归档,提升等。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首要因素,尤其是散文,小说的语言相对要求没有那么严格,而散文的语言最好是从诗歌的语言发展而来,张老师提及细节是在写过一段诗之后的散文语言比以前更上层次。检验自己语言通顺与否的方法是多次阅读,当然这也是检验一篇文章的最好方法,不急于投稿,放一段时间,沉淀自己,多次修改。阅读最好是有声朗读,这样更能发现问题。
语言,要求准确性,不能含糊其辞;文学性,有文学色彩的文才有可读性,语言不能过于苍白;最好是有张力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才有打动读着的力量,优美又顺畅才会对读着有一定的冲击力。再就是要有独特性,有意识地追求诗意的语言,同样的内容会呈现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在语言上要有探索,创新,可以以写诗歌的形式拓展锻炼自己的语言达到自我提升的效果。
素材,这方面需要日常多积累,多观察。可以是生活的经历,可以是书中的或历史上的。这需要选择取舍需要搭建,以炒菜做比,要选择一盘菜的主要原材料,附以佐料,材料有了,这就需要一定的火候,这火候就是写作者自己的能力了,最后一道工序是勾芡,甚者还有盘的摆花以增加菜品的观感。这个比喻很恰当地又形象地说明了写作利用素材的方法。
将素材加以分类,例如,典型的,意像的,有趣的等等。当然这些素材并不能去全部的等层次地呈现出来,这又如画家的一幅画一样,画面中的花不可你能都是一个模式的,否则那就没有了观赏的力度。虽然是同样要展现的东西,可要有主次之分,盛开的花朵在画面最显眼的地方。次之,含苞待放的,还有花苞。这个比喻又同样地说明了了素材的主次构建。素材之间的关系怎样展示,这就是搭配的问题。
结构,这是从文的又一个重点。例如,可以在开篇的时候炸一下,抓住读着的心。常规的写法是呈起结合,张老师举例子她的作品《空碗朝天》一文,其结构就不同常规写法,她利用了需要的表达来辅助,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逻辑,散文较之小说,诗歌,逻辑更加强烈。虽然这样,但不能按部就班地发挥。她提倡散逻辑,可以反转,能让逻辑处理地意想不到而又合乎情理。
散文怎么样才能出彩,这要取决于读着的需要,写作者要去猜测读者的需要。张老师用一位演讲者钦定的需要她的作品才发表演讲的事例,因为张老师就是在逻辑方面进行了一番尝试进取,她利用逻辑,反逻辑来反转,意想不到而又合乎情理,这样的文就有了更好的震撼力。
关于提纯方面,张老师提到了一点,我感觉这一点对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抓住了这一点,一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因为这一点很大程度上编辑老师会从千千万万的来稿中慧眼识珠——好题目。如何才能写出好的题目呢?张老师给出一个诀窍,经常翻看摘录获奖征文里的题目记录下来,隔段时间就复读这些题目,收获一定会有的。
张老师分享的挺多,挺细,我扼要地摘录一点加以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大家,希望在我们的写作路上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