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这个口号是我喊了很多年的,尽管我并不觉得自己胖。和身边的女性朋友们聚会,也会有意无意透露自己最近长胖还是瘦了一点的亲密信息。在减肥成为人人口头禅的时代,肥真的减对了吗?
我想参加葛叔的减脂营已经很久了,因为葛叔自己是一个靠谱和负责的人,那么他对于减脂方法的选择也一定是健康和可持续的,跟着他的方法走,至少不会误入歧途。
因为个人工作上的原因,除了第一天做了有氧运动,之后都没有做任何的有氧和无氧运动,只是遵从了饮食原则上的指引,比如少油少盐、早餐吃得更丰富,而在饮食的量上也没有做严格的控制。尽管如此,还是在一周的时间里减少了2.4斤。

在这一周的减脂营里,澄清了我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以及更加完整了解自己的身体。
比如关于跑步,向上,向前,才更符合有氧运动的条件。那我以后得从健身房跑步机转移到学校的操场或者其它适合跑步的场所。
比如关于摄入粗粮,并非粗粮比细粮更有营养,而是人体对通过粗粮摄入的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化更慢,从而维持正常的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因营养摄入过多而得富贵病的概率。知道为什么,才能真正指导自己每一餐怎么吃。不是不吃细粮,而是吃细粮的时候,大幅降低摄入总量和速度。
比如水分和蛋白质的摄入一定要充分,维持身体的良性运转。
而在了解自己身体状况这一块上,更是收获足够大。以前只会通过身高、体重、皮肤等这些显性特征来看自己的身体,现在因为有了体脂称,每天早上空腹测一下,除了体重的变化,还能看到更多隐性指标的变化,比如蛋白质比重的上升,BMI的下降,身体脂肪的下降,含水量的上升状况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自己再去做对比,就能清楚知道自己前一天吃了什么引起了今天的结果,那在今天的饮食结构上要做些什么调整,就会很清晰。而且因为是一个自发的原因-结果强关联,在对食物的选择和执行上就会更加坚定,而不是为了一个被迫的审美标准而委屈自己的胃和味。
同时,体脂称还有一个对我很重要的好处,就是确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以前对身体情况的了解是粗疏的,对于更好的身体情况的了解仅停留在不生病和形体美观这两个层面上。而体脂称对每一项指标都提供了一个数据化的展示,用low-normal-great等层级来切割这些数据区间,让自己知道normal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先在normal的层级里向右移,再逐步右移至great,再在great的区间里再靠右······

体重变轻不是终点,尽管这意外地让我开心。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精准地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做针对性的改善和调整。同时,持续地走在健康饮食的路上,提高对生活的掌控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