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这种适量的、正常的精神活动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过度的、异常的情志活动则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从古至今的养生家有许多关于情志致病的论述。
《内经》言“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讲的是过度的情志活动可影响五脏六腑。
在电视剧里我们不难看到某某因家庭或者亲人的因素,一夜白头,整个人如疯魔一般,这就反应出了情志可以影响一个人,甚至连毛发都因情志活动而发生变化。
但是,并非凡属过激的情志活动都一定引起疾病。瞬息的情绪变化,只要不是过于剧烈,一般对身体影响不大。只有长期过激的情志活动,或突然的,过于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的调节范围,才会导致疾病。精神失调的危害,主要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气机失常。
精神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基础,由内脏产生的,过激的情绪变化,则可使相应的内脏产生病变。《内经》认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但是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一情可以伤及多脏,一脏也可被多情所伤。
精神失调还可以导致气机失常,其中有的是气机紊乱,有的是气滞不行,有的是升降反作。气机异常又可进一步致病,如气郁化火,气机紊乱,水液代谢失常而聚湿生痰,或气滞而导致淤血内停等。
下面谈谈情志异常所致的病理变化。
(1)暴 喜
暴喜就是过分的开心。在七情之中,喜本属良性刺激。在通常情况下,喜悦、欢乐,的情绪有益于健康的,适当的笑不仅能消除紧张情绪,还能调和气血,振奋精神,因喜悦致病的比较少见,但突如其来的大喜惊喜却可以让人精神失常,甚而血气逆乱而亡。
比如现实生活中曾经很多中彩票大奖的,突然中了好几百万或者千万,心里过分高兴激动,一下子精神失常,癫狂;或痰涎上涌一下子窒息晕倒,不省人事。这就是暴喜伤身致病的因素。平时有可能有过这种感受,看搞笑的片子,哈哈大笑突然笑岔气了,呼吸不畅,胁肋疼痛或气街小腹部疼痛等等。
(2)愤 怒
怒伤肝,肝藏血,大怒则血随气逆,游走于头面,出现面红耳赤,青筋怒张,头痛脑胀,甚至眩晕昏厥。血随气逆时可致呕血,衄血,听力视力急剧下降,乃至突然失明,耳聋,甚至因怒盛而丧命。《三国演义》的周瑜就是这样被气死的。
还有一种怒伤肝是比较多,怒而不发泄出来,我们叫生闷气。这种怒对身体的伤害是在无意识中,而且是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就好比吹气球一样,里面的气越吹越大,到后面气球就会“嘭”的一下爆炸。而人生闷气就会肝郁气滞,或气机紊乱,犹如电视里面演义的练功走火入魔般,气机乱串,淤堵经穴。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暖巢囊肿,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等一系列妇科问题。同理,有些男士也有生闷气纠结的问题,会导致脂肪肝,肝炎,胆囊炎,内分泌紊乱全身长痘,或体内痞块,慢慢形成脂肪瘤等等。
不论生大气还是生闷气的情志变化,还会让人不思饮食,就是肝木克脾胃土,慢慢的胃肠病就来了,所以生气是很多病的源头!
(3)忧 愁
忧愁就是情绪消沉郁结的状态,所以古人说“忧则气聚”。忧愁太过,气机就不能舒畅,致使内脏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癌症,高血压,冠心病,精神病等,有的人甚而忧愁而死。《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心地狭窄,郁郁寡欢,最后伤及元气,过早夭折。而且忧愁一样会引起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4)悲 哀
悲由哀思,恼怒,痛苦等产生。悲则气消,过度的悲哀,致使意志消沉,精神沮丧,肺气消耗,一天垂头丧气,叹息不已,愁眉不展,面色惨淡,胸闷气短,饮食不下,肌肉麻木,并引起冠心病,心脏供血不足,甚至癌症。此种人群皮肤衰退快,易生皱纹,难以长寿。
(5)思 虑
“茶不思,饭不想”的相思病。思是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想某事某人某物。思则气结,过度的冥思苦想,易造成志凝神聚,久而久之出现气机郁滞,引起胸闷痞满,头脑胀痛,伤及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失职,表现为不思饮食,腹胀便溏,倦怠乏力等脾虚证候。长时间的忧思虑想,造成脾胃不和,高级神经功能紊乱,轻者经常失眠,形体消瘦。重者精神错乱,产生幻觉,幻听,精神分裂。
(6)恐 惧
恐伤肾,肾藏精。恐惧过度,则肾精不能上行,濡养头面及全身筋骨。出现心肾不交的失眠和肾气不固的纳呆。面色苍白,坐卧不安,害怕见生人,以及心悸,遗精,遗尿,性冷淡,腰脊酸痛等!
(7)惊 吓
惊则气乱。突受惊吓,使心无所依,神无所附,惊慌失措而惊悸,睡不踏实,易惊醒,睡眠浅,没有安全感。出现痴呆,甚至僵仆,不知人事。过度惊恐惊吓会使人呼吸突然停止,外周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脸色苍白,使兴奋与抑制系统失去平衡,甚至猝死。有句话说得好,人吓人,吓死人,就是过度的惊吓,使人神不附体,吓丢了三魂七魄而死。
总之,七情的情志变化是让人内伤病症的来源。所以我们一定要调控好自己的情志,不要让我们莫明奇妙的生病,而不自知!
生活规律性,情绪的调控性,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最好的医生就是我们自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修心养性,练练书法,泡泡茶,听听音乐,钓钓鱼,栽栽花草,打打拳,练练瑜伽,看看书等等,能使我们身心愉悦的事儿,不妨多做做,保持着清淡的心态。
《黄帝内经》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何来!”就是让我们学会调畅自己的情绪,慢慢精神内守安稳,就不会生病了!
同时也要借助于经络调理,疏通经络,疏泄体内郁结,使其气机顺畅。再者借助艾的灸火之力,开郁理气,祛除浊痹,还我们健康体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