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1378天 23.3.16运动打卡第399天 2925h 约练731
最近和学习同伴一起看咨询演示,有专家的也有学员的,对于专家演示的部分,确实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尤其是理论部分在咨询中的呈现,增强了我们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感叹专家在咨询中的行云流水。
而学员的演示,好几次让我们不禁吐槽,明明来访提到很重要的话题,咨询师怎么就轻轻略过,明明来访出现了情绪,咨询师怎么并未给予共情与停留。
包括话题讨论的不够深入,咨询框架的不够清晰,咨询方向的把握不准,更别说咨询中位置的偏移、回应的刻板、直接的建议指导,等等,都让我们实在觉得做的不佳。
而在我们讨论时,似乎的感觉是默认我们就可以做的不错,起码比看到的做的好。
真是如此吗?
想到在一次团督课上,督导老师让我们对当次呈报的学员“作业”提出我们所能看到的问题,就着这个思路,再根据之前老师的讲解,我找着了几个问题,按着老师曾经的讲解我觉着指出的问题还蛮精准,可在提出的同时,也发现如果自己去写,未必就能写好,这份作业所有的问题,我不仅有,而且还更多。
看演示也同样如此,看到别人做的不恰当的地方,需要更多的进行自我反思,对此自己的咨询,有没类似的问题,以后如何避免、调整和解决。
除了问题之外,演示中有哪些是做的不错的,自己有没相同优势,有,如何保持,没有,如何练就。
作为旁观者,往往比较容易看的清楚,当然能够看到问题也是成长中的进步,而如何能够就此促进自己的成长,才是观摩学习的重点。
同时在学习中,也需要保持接纳与包容,每个人都不相同,或许我们认为“问题”的地方,还正是我们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66840/780916809bf8e12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