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七 七小黎的生活笔记
发现自己真是一个思维超前的人。
近期,看到两篇关于空中绿化的文章,发现文中的绿化想法和自己两年前的想法一模一样,不禁一阵小激动——其实还好,嘿嘿。
那是前年春天的事了,由于住宅靠近附近高架,房屋又是正对着马路一边,中间只是一片开阔的空地,没有其他任何建筑遮挡物,轰隆的高架噪音基本会直线传播到窗下。
那段时间刚好体质比较差,对于噪音会更加敏感。不胜其烦的自己便开始思考怎么办?
好吧,有没有哪个物理学的高材生,考虑发明个车辆消音器——应该有人也想到这个问题了吧?唔,政府到时候应该提前发布一条行政措施——要求汽车都装一个消音器,尤其是大车,再加上行政补贴,推动消音装置的普及——对,利用行政手段推动车辆装置改进,从源头上降低噪音,还城市一片宁静。
(好吧,说到这里,就想到了大学时午休,因为楼下除草机嗡嗡扰人,在大家不耐烦时,自己也是想到,嘀咕一句“要是能把噪音通过声音频率调整,变成音乐多好啊?”惹的对床同学讶异地看着我——好吧,自己果然是个天马行空的怪才哈哈,题外话。)
发明消音器外,居民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隔音玻璃,好吧,这当然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案,不过,貌似我不喜欢。通过绿植布置打造一个空中花园(楼阁/森林/园艺)吧。嗯,这个主意不错。
说说听过绿植降噪的好处,还真不少:
一、首先绿植花卉是生命,可以绿化空气、美化环境;通过在住宅周边栽种绿植,营造一个近距离的自然空间(都市里密密麻麻、凌空拔起的建筑高楼,不仅在地面上侵占了城市绿色空间,因为高耸的距离,也让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绿色)四季轮转的自然标志,附着在居民建筑外的空中园艺绿植设计,可以让远离泥土的现代建筑,重新回到被绿植环绕的自然生态当中来。尤其像上海这样的城市,绿化空间稀缺而人口又高度密集,自然生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品,通过垂直空间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二、自然生态也少不了鸟雀啼鸣。如今现代高楼气派开阔,但是除了车水马龙的噪音,那种鸟语花香的生活真的离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遥远,带来的后果就是现代人的灵性的缺失——通过空中园艺——居民住宅空间绿植外衣的打造,“筑巢引凤”引来鸟雀的光顾和扎寨,既可以丰富空中生态圈内涵,同时啼鸣的鸟声、沙沙的绿植声——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又可以阻挡覆盖城市轰鸣的机车声和工业制造声,何乐而不为?
三、另外,由于是高空作业,安全性自然也是一个必须得考虑的问题,另外就是成本造价咯——好吧,这些工科思维的事情,我就懒得去想了,不是不会,是懒得哈哈。
天马行空过后,就在自己的住宅实践了起来。巡察之后,窗子外边犄角旮旯的无用空间,似乎在我这个闲人眼里都成了宝,天马行空地想象着如何设计容器,栽种各种植物花卉,既能绿叶婆娑植被浓密,又能花卉丰富四季交替;想象着栽种怎样的花,可以各个季节都能看到花开、闻到花香的想象着鸟雀闻香而来,清晨一睁开眼就能听到窗外清脆鸟鸣地场景。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利用零零碎碎的时间,弄了不少瓶瓶罐罐、篮篮布布,种了不少花花草草,也死了一批又一批(其实最麻烦的不是设计,而是后期的浇水灌溉,实在太麻烦——或许后期还得考虑一下灌溉系统,发明个方便灌溉得装置啥的),到如今,最顽强的就是厨房外排水管上的那株绿萝了,经过两年多的开枝散叶,如今也算是枝繁叶茂,形成了一小片绿荫天地,站在厨房里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那悬在空中的一大片绿,仿佛能把人从空旷的高空又带回到了泥土芬芳的地方,感觉不错。——断断续续也会有些小懒或是懈怠,但是作为一项兴趣爱好,即使不去可以得打造,就是平时零零碎碎地实现想法,就已经是一件很快乐地事儿了。
空间园艺应该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了,站在城市中间,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在不少高档的写字楼、酒店等建筑外立墙面上,大片的鲜活绿植、完备的灌溉设计,不管是营造设计,还是技术能力上,可以看出都应该是非常成熟了,但是居民建筑空间园艺,应该还算是一个空白(想起了在某个古建筑群,看到人家在门牌灰瓦上扔了一片绿植,营造的一个绿色空间,寻常人家、一颗爱美的心,应该都是有这种自然意识的吧?)
如何将空中园艺引入到寻常居民建筑中,应该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仅仅是大设计师大成本制作的偶然行为,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这个领域的空白有更多的人关注于实践——在远离泥土芬芳的城市建筑丛林里——把大自然搬向高空、搬回家!
(小巷幽深人亦识,妮笔廖廖抖真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