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 | 旧时盛唐,失落和风

作者: 城市漫游少女 | 来源:发表于2016-10-20 15:14 被阅读195次

            10月初秋的京都,枫叶未红,但游人依然很多。仓促决定的日本游,就这样出发了。第二站京都,这座因极少外来文化和无情战火骚扰,得以延绵1200多年的古老文化城池,最初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时代的长安和洛阳。

            旧时大唐曾在此热烈盛放,一面恢宏华丽极富活力,另一面又古朴风雅不失庄重,都尽情抹洒在一座座寺庙庭园和市井民居上。作为一枚历史和建筑迷妹,幻想在京都当一回盛唐女子,寻找古时中国风在这里遗留的痕迹。

    祗园

             京都受佛教和中国古代唐朝文化传入之影响,首先深度体现在它的寺院上。坐落在平安京(京都古称)东边音羽山上的清水寺,就是一座浓重唐风的宗教建筑。雄浑而俊美的外观造型,大量且鲜明的大红用色,都在庄重地昭示着千古以来最震撼人心的神圣信仰。

    春日樱花观远寺

            木构、简洁、大气是那个时期显著的建筑特色。对比明清,这里恢宏的建筑体格搭配平缓瓦屋面和低翘冀角,并无雕饰繁琐花纹。深远的出檐下是层错的大斗拱,肃穆中流露奇巧的工艺。柱梁涂朱,墙面饰白,描山画水或诗文典藏为内容的壁画全无踪影。唯一的文字是架在正面顶梁处的一块小牌匾,上书“清水寺”。一切不舍多添一笔一毫的筑造和刻画,不仅没有失落其宏伟和华美,反而展现简雅古风也能如此恰到好处地表达庄严与贵重。

    清水寺

            沿着清水寺下山,就是《艺伎回忆录》里的祗园,仿唐式住宅片区。在国内已无唐代流传下来的实体民居了,故在此处我格外留心,步步惜景。低矮小巧的一间间置屋鳞次栉比,同样的木构瓦顶,柱梁壁板最初都不施油漆,直接显出木材朴素的色泽。简单的直板拉门下挂着和风招牌帘幕,搭配周围细叶扶疏的绿植,再加一把古式的折骨红伞在人潮上飘荡,构成一道干净闲适的古都街巷风景线。祗园的商业化不是很严重,对传统建筑和文化进行有尺度的保护。让我这个复古心少女走在街头心思飘远,恍惚梦回旧唐。

    一扇红伞抹京华

            这是当地很常见的日式民居大门。室内庭院的树木经常高出围墙供有心人观赏,再细细揣测屋主人造园时的性情品味。我最爱那修剪整齐的松树,感觉把整座山林都搬进家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还有那些挂门檐梁角处的灯,雅致的外形被一扇薄薄的纸包裹着,散发出暖黄的灯光,有一种别具风情的文雅气质。大面积的石阶和围墙,返璞归真几乎不加雕饰,浑然天成地与房屋、庭院融为一体,诗意对抗时光的流逝。

    日式古风民居

            京都的山居别野,点缀在岚山脚下。由于这里竹林茂密,故竹在居所中又扮演了一重生动角色。竹篱围合的居所前庭,被一条石板小路破开了间隙。一道绵延的青瓦白墙上,满园清新从洞开的木框门里飘然而出。尽管树叶还未染红,也没有一排排秋菊,但这就是我心中最接近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山林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初启门扉

             如果这次游玩选择的时间得当,岚山的景致应该是这样的。如火的枫叶密压压地悬在大堰河上,连渡月桥也不堪争彩。所以呀,以后还要重来京都,在这里再做一遍最接近真实的大唐盛世游园梦。

    泛轻舟于岚山大堰河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京都 | 旧时盛唐,失落和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cn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