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蕾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但也是一次性的。”
虽然一直觉得小区楼下罗森里热气腾腾的关东煮和细卷寿司更能解决掉早上就开始蠢蠢欲动的馋虫,但是奈何我金贵的胃无法一大早就承受如此油腻的东西,而又对清粥挂面一类的东西不感冒,于是自我记事开始,早餐便一直是牛奶和面包。
虽说是牛奶,但是牌子不同品种不同,味道也是不同的。进口牛奶比不上国产的味道(这可能是我个人口味),低脂牛奶我喝了一次之后再也没买过,特仑苏好像比金典甜那么一点点,巴氏杀菌鲜牛奶除了包装太丑拿着烫手以外都还可以。而对于面包我倒是没有什么讲究,一般早上都吃不下,而是在上午课间的时候垫一垫肚子,免得饿晕在跑饭的路上。
小区早上的空气永远带着一点点厚重的气息,吸到肺里感觉有点油腻腻的,当然也可能是煎饼果子摊位排了好长一溜,把油锅里翻滚的热闹沸腾到了空气里。我背着书包从家里走出来,不知道是不是空气质量属实不好,清嗓子的声音撒了一路。
大部分人的生活一直处于一种单调到令人发指的状态,吃饭、工作、休息、睡觉,几年十几年,日复一日。这种单调的生活即使是上帝也逃不开,所以当生活里出现了小波折的时候,你就权当是老天爷给你的人生加了点佐料。
初来育明的时候,我曾一度沉迷于育明的食堂。毕竟对于吃了九年大锅饭的我来说,在学校里可以有亚惠一级的待遇已经非常满意了。于是我骄傲的说,曾经的我也是光荣的跑饭大队的一员。
开始时最喜欢特色窗口。韩式拌饭最招人喜欢的不是又红又绿的颜色,而是里面大块大块的炸鸡;烤鸡腿饭毫不吝啬的大鸡腿色香味俱全,味道偏向于新奥尔良烤翅;牛肉米线上浮着的辣子油花配着大小正好的肉片,正中我的喜好……后来越发觉得特色窗口排队的人太多,而我又是磨叽的性子,就慢慢地喜欢上了风味窗口。
风味窗口排队的人没有特色窗口的多,我爱吃面,风味窗口面食向来很足,其中油泼面是最对我胃口的。又或是风味窗口的地三鲜和扬州炒饭,虽然地三鲜茄子的味道偶尔会变得奇怪,扬州炒饭的火腿肠上有时会咸的齁得难受,但是总体来说味觉体验也是极好的。
我不爱吃套餐,是因为小学初中九年的套餐让我滋生了畏惧感。所以如果不是其他窗口都以售空,我极少买套餐。
提到食堂不可少的就是育明远近闻名的跑饭大队了。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整栋教学楼就回荡着此起彼伏的隆隆脚步声。我不得不对育明教学楼的工程师表以严肃的敬意——是有多么的尽职尽责才能让这栋楼如此坚不可摧。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伴随着下课铃声响起的,还有我们董主任的洪亮的声音。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二楼跑在最前面的同学,请停下你的脚步,二楼跑在最前面的同学!”育明的绿化的好是公认的,而那万山绿中的一点红也是非常显眼的。在小广场前的一条红色横幅上写着八个大字“杜绝奔跑 确保安全”。这个承包了我一年的笑点的横幅,更是育明独到的色彩。
后来不知怎的,我慢慢把进攻对象转到了小卖铺。
《蜡笔小新》里美伢在百货公司抢购打折商品的场面,北京早高峰晚高峰的地铁,周五清校之后的533路公交车等等。小卖部午高峰的拥挤程度绝对不亚于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像我这种身高在平均身高之下的人,扔到小卖部里都是被别人带着走。有时遇到一米八五以上的铜墙铁壁,无法选择绕行便只能连声道歉。但是即使困难重重,我也依然选择前进。因为等待我的,不只有泡面米线小火锅,还有糖果饮料和薯片。小卖部什么都不多。小卖部的座位不多,除非来得早,否则只有等的份或是在人群中匆匆吃完。小卖部的吃的偶尔也会存活不足。曾有一次,我好不容易挤到了柜台前,想着我心心念念的草莓三明治。但是在我身前的理工附中的小学弟却说:“阿姨,这里的草莓三明治我全要了。”
可是一次,我再没有像往常一样在人海中啃完自己的午饭,而是一口接一口老老实实吃完了我的草莓三明治。当我把空空如也的包装袋丢进垃圾桶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总有一天我会毕业离开,我和这里也就没有多大联系了,
我曾抱怨的试卷,在心里吐槽过的老师,甚至我每天都嫌弃不已的跑饭人群,都会随着我的毕业停留在了过去。
人的记忆往往会刻在他的味蕾上,或许这段刻在味蕾上的记忆不是很可口,但是当它所代表的一切离你而去的时候,你才后知后觉发现——就算是这种不可口的记忆,你也再也无法品味到了。
你再珍惜的记忆,也只能是停留在回味的阶段了。
因为,时间从来不走回头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