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深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柴静的《看见》,这本书讲述了她十年的成长过程中那些给她留下强烈印像的人与故事,一共写了二十章,让我们了解了那些不常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人与故事,从他们去看世界的不同面。而想要“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
她说:“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述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那我也分享这本书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故事。
第一章、 刚进央视
在她刚进央视的那段时间很多事情并不如意,做的也不尽完美,但是就是这样,恰好让我觉得她和我们没有什么不一样,那些去了新环境、开始新工作时的紧张,看见别人对自己摇头时的失落和恐慌,我们都有,我们都是人。
而给我深刻印象的是陈虻对柴静的批评:
“你告诉人们破腹产是错误的,自然生产如何好,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你深下去没有?谁有权力决定破腹产?医生和家属。怎么决定?这是一个医疗体制的问题。还有没有比这个更深的层面?如果你认为人们都选择破腹产是个错误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如何传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广,你找了几个层面?”
这段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发散的思维,举一反三。但是只有我们对各行各业有一定了解的时候才能想到它们,也就是说只有开阔的眼界才能给思维的拓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后来讲到2003年的新疆大地震,柴静去了现场,她说:“这地震把她从演播室震出来,震到了地上。”让她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新闻报道里的人,他们的感情,他们的处境。所以新闻不是办公室里坐出来的,只有走近它,才能看清它,才能真实的反馈给大众;只有感受它,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了解什么,大众想知道什么,那一刻,记者,是一个人,也是千千万万人。
第三章、双城的创伤
这一章的题目是“双城的创伤”,讲述了西部边塞小镇的学校里,一周之内,同一班级五个小学生连续用服毒的方式自杀,一人死亡,四人获救,获救的孩子都保持沉默,没人知道为什么。在他们的逐渐调查过程中,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女孩苗苗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她认了小杨当哥哥,后来小杨发现苗苗又认了个保安当哥哥,小杨不再理苗苗,苗苗请求他的原谅,小杨没有原谅。后来在一次聚会上,有个男孩子喜欢苗苗,想抱她,苗苗不愿意,小杨说:让他抱。这个渴望被原谅的女孩子在自己喜欢的男孩子的要求下,被另一个男生拥抱,就在这个男生还想做进一步的动作时,被别的低年级同学看到了,此后学校流言四起。同时在这个聚会上,苗苗的好朋友之一小倪向小杨表白了。后来流言蜚语深深的伤害了这个女孩,最后在5月19日选择了自杀,和苗苗一起自杀的还要她的另一个好朋友小蔡,苗苗、小蔡、小倪还有另外三个女孩子关系很好,还签订了同生共死的契约。随后在5月21日,小孙自杀,也就是那个抱苗苗的男孩子。5月23日早上,小倪自杀。5月23日晚上,小杨自杀。
而新闻的报道只是叙述了因聚合流言四起引发自杀的故事,那些孩子之间的感情纠葛没有被呈现,因为会让观众不舒服和不理解,觉得才十二三岁呀,怎么就这样……
就算是如今,很多成年人仍然不能理解这些事,可是明明年少时的我们和他们没什么两样啊。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特别流行认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也有人谈恋爱。为什么长大后就本能的否认那一段时光呢?每一段感情都值得被尊重,它的存在就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要急着去否认它,好好的感受它。
其实原文描写了很多细节,展现了更细密的人性真相。选择这一点只是因为我们太多人都在背叛自己。不正视自己的过去就是背叛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