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有声读书
【听书稿】一部只有开头的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听书稿】一部只有开头的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作者: 思考着的许一一 | 来源:发表于2020-04-06 22:17 被阅读0次

    听书稿征文公告来啦!你会写听书稿吗?

    欢迎大家听我讲述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最有意思的小说之一:《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我是和你们一样爱读书的许一一。

    本书写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文版于1993年出版,共计约22万字。我将用大约22分钟的时间和您一起探讨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小说的精华,可以总结为:“一部只有开头的小说”,读完这部小说,你会惊讶的得出“我的天,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来写”的有趣结论。

    卡尔维诺本人是这样解释的,“我试图写一本‘伪小说’,它只是一个开头,或者说,它在故事展开的全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开头时的那种魅力,维持住读者尚无具体内容的期望。”

    小说一共22个章节,通过作者精妙的布局和手法,确实也紧扣这一主题,同时实现了他的目标。

    小说的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是意大利二战后极具创造力、特别擅长实验性写作的一位作家。他一生写了二十多部作品,数量虽不多,但很大程度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一九八五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他的创作经历了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派几个不同的阶段,这部《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可以说是其多年创作经验的一个集大成者。

    当年缔造了《黑客帝国》的沃卓斯基姐妹,后来他们导演的另一部科幻神作《云图》电影的的原作小说,其灵感就是源于本书。

    电影《云图》剧照

    小说的整体结构:复杂的循环嵌套

    现在,大家一定要仔细听,我将首先介绍一下小说结构的全貌:我们来读一下目录,第一章的标题叫“第一章”,第二章的标题叫“寒冬夜行人”,第三章的标题叫“第二章”,第四章的标题叫做“在马尔堡市郊外”,第五章的标题是“第三章”,第六章的标题为“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

    听到这里,可能你已经发现了特点,没错,一直到第20章,都是按照这样的奇偶排布,奇数章节名字就叫“第X章”,偶数章节,则听上去像是一些碎片的情节标题。而剩下最后两个章节,名字为“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后面我要具体描述的小说内容,这里就不卖关子了。这些被命名为“第X章”的章节,其实组成了一个主线的故事:一个使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关于主人公和一位女读者因一本书引起的相遇相爱的故事,而剩下那些不知所云标题的章节,则其实是10个独立小故事的开头。也正因为此,我们说,这是一部只有开头的小说

    而这部小说,通过这两条线索,为我们呈现了无穷无尽的小说阅读和创作的可能性。


    好了,以上我已经把这本小说的作者情况、基本的情况给大家做了简要介绍。那么,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内容,卡尔维诺到底是如何通过巧妙的构思让他们浑然一体的,以及到底他是如何让这部只有N个开头的小说充满魅力的,我将在接下来用两大部分,来给大家讲讲小说的这一条主线加10个副线故事的重点内容。

    第一部分中,我将重点描述这条主线上的故事内容;

    第二部分中,我将说明那10个支线故事如何镶嵌在这条主线的情节之上,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来理解卡尔维诺在这部小说中极富创造力的写作技法。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这场奇妙的、复杂的、千回百折的文字之旅。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聊聊这个主线情节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也就是刚才说的那些位于奇数位置的一共12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的第一句,我给大家念一念:

    “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寒冬夜行人》了。请你先放松一下,然后再集中注意力。把一切无关的想法都从你的头脑中驱逐出去,让周围的一切变成看不见听不着的东西,不再干扰你。”

    虽然用的是第二人称“你”,但是很快我们会知道,这个称谓并非真的是指在座的各位,其实是书中称为“男读者”的一个主人公。

    这里科普一下,这部小说,有另外一个中文的名字,就叫做《寒冬夜行人》,作者本意就是:这部你揣在手里的小说和小说中提到的主人公在阅读的小说,是同一部小说,从而形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叙述陷阱和旋涡。

    第一章说的就是这位男读者在阅读前的一些准备,各种预备姿势、看书皮、看护封,然后终于打开了书籍,要开始阅读。

    可是很快他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怎么读了一会儿读到了前几页完全一样的内容,起初他以为是作者在炫技,可是渐渐地发现,根本就是大概三十多页内容在书里反复被装订,是书籍明显的印刷错误。

    于是他气势汹汹前往书店找老板。

    这才搞明白,原来不是他一个人遇到这个情况,老板说已接到通知,这部《寒冬夜行人》小说与波兰作家塔齐奥·巴扎克巴尔的新小说《在马尔堡市郊外》在一些印张上错乱装订了,请回忆一下,这个波兰小说的名称,是不是有点耳熟?这个问题我们在第二部分细聊。

    那么男读者读了半天的小说,原来并非是《寒冬夜行人》,而是这部波兰小说。

    当老板提出可以免费调换真正的《寒冬夜行人》时,男读者此时对搞错的这本波兰小说产生了兴趣,询问老板这本书书店是否有购买。

    老板说和他有一样想法,反而想阅读这部波兰作家作品的读者就在不远处,是一位美丽的女读者,叫做柳德米拉,然后男读者一通笨拙而真诚的搭讪,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开始了属于他们的爱情故事。

    在后面的几章里,我们得知,这本号称是波兰小说的小说,其实也不对,竟然也装订错了,这回是书的每两页之间没有裁开,而等到裁开后,他惊讶地发现,折叠起来的那一面,都是没有印上文字、一片空白的。

    于是他和女读者柳德米拉联系上,女读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而凭着一定的文学素养,他们认为这本其实本质上也不是宣称的波兰小说,而是属于辛梅里亚文学,这是一门非常罕见、神秘的文学,了解的人屈指可数,而女读者恰好认识这样一位研究教授。

    教授根据提到的那本印错的小说人名地名,判断这部号称是波兰小说的作品,其实是辛梅里亚文学中一部叫做《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的小说。

    结果此时女主人公的妹妹出现了,她是来参加读书会的,和她一起出现的是另外一位教授,研究钦布里文学的教授,这个钦布里,和辛梅里亚文学一样,都是作者卡尔维诺虚构的。这另一位教授说这部小说,其实并不是没有剩下的部分,而是作者用了钦布里语言写完并发表的,同时名称还改为了《不怕寒风,不顾眩晕》。

    于是,主人公准备从出版社入手,试图寻找这一连串关于这部小说真实情况的真相,在这个过程中,男读者已经和女读者开始了美妙的约会,因为一本书,认识一个人,续写一段情。

    男读者通过和出版社编辑的交流,得知原来这一切的根源和一位叫做马拉纳的翻译家有着扯不断的联系。而对于这位马拉纳的卷宗、书信手稿的分析,男读者惊讶地得知柳德米拉原来认识这位翻译者,而且曾经相爱过。

    这个马拉纳同样是一个对于文学创作有一定想法的人,然而出于某种病态的逻辑,他认为柳德米拉对于各种作品的热爱这件事,本身充满了危机,他害怕女主人公因此离开她,而把爱投向了那些作品和作者。

    得知这种想法后,柳德米拉便真的离开他了。

    马拉纳觉得文学充满了拼凑、堆叠甚至造假,于是他萌生了通过混乱地拼接翻译来自各个国度的、各种风格的、看上去完全没有关联的小说内容碎片,使得这些原小说作者本身失去了存在的确切性,从而让柳德米拉忘却这些作者和这些作品的想法。

    于是,男读者只身前往一个南美的叫做阿塔圭塔尼亚的地方,试图寻找伪造小说的马拉纳。可是刚下飞机,因为持有着当地的禁书而被秘密警察逮捕,在这一部分,你会惊讶于情节的急转直下,就好似感觉在读一部和前面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充满了谍战故事的调调。

    但是随着作者的一步步的细腻设定,你又会觉得好像一切依然在逻辑内,通过跟警察、查验禁书的官员打交道、经历了多地辗转,男读者终究还是没有找到关于小说的真相,那个他和女读者一直在寻找的这场关于小说的谜题还是没有得到解答。

    在这些枝节横生的情节中,卡尔维诺还不忘偶尔跳脱出文本吐槽、指点文中的主人公,比如他写道,“男读者,你觉得这个故事可以这样继续下去吗?你能这样被动地容忍到什么时候呢?”

    这不禁让爱看电影的朋友,会想到漫威电影里的《死侍》这个角色,也是经常打破次元壁垒,跳出剧情调侃的人物形象,没准也是起源于这部小说的灵感。

    最后男读者重新回到了故乡,在图书馆与其他人的闲聊中,故事也看似慢慢抵达了终点,只剩下那最后的“第十二章”。

    十二章只有寥寥几行字,原来,前面在图书馆的闲聊中,一个人的话启发了他,那人说,“古时候小说结尾只有两种:男女主人公经受磨难、要么结为夫妻,要么双双死去。”

    所以你选择了前者,和柳德米拉终于结成了爱情的果实,最后,在这样两句对白中,小说全剧终,这两句对白是夜晚男读者和柳德米拉躺在床上,她说“关灯吧!你还没读够?”男读者说:“再等一会。我这就读完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小说《寒冬夜行人》了。”

    此时你会发现,原来直到小说结束,我们依旧深陷在作者创造的叙事陷阱里,原来这个主线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就讲到这里了,我们会发现,这个主线的故事,其实总体来说是关于爱情的,但是其中却杂糅着一个关于一部买来的小说内容真相的悬疑剧,精彩而耐人寻味,从始至终一直保持着一层神秘感。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我们就简单地聊一聊,前面提到的那10个作为支线的章节,10个互不相干故事的开头,到底是如何镶嵌在这条主线上的。

    前面我们提到,在第一章,文中的主人公,也就是这个男读者做好了各种姿势、准备,要开始读这部新买来的《寒冬夜行人》的小说了,于是,就自然进入了小说的第2章,现在我说的第2章,指的是按照目录顺序的第2章,也就是叫做“寒冬夜行人”的这一章节。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本书籍的印刷是错乱的,所以非常自然地,作者并不需要把这个小说写完,因为它是一本“错误的书”,于是进入了下一个章节,也就是小标题为“第二章”、按照目录是第3章的这个章节。

    然后就有了他邂逅女读者,并得知这部小说其实是印成了一个波兰作家小说《在马尔堡市郊外》的作品。然后就进入了目录顺序是第4章,标题叫做《在马尔堡市郊外》的章节,同样,因为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的情节,这个书也印刷错误了,因此也自然只能写一个开头。

    而故事往后面推进,这个只写开头的写作理由也找到了各种新奇的原因,比如原作者因为抑郁自杀导致作品没有写完,比如全世界只剩下一本同时被大学其他同学抢走了剩余部分、比如飞机到地方了没法看完,等等。

    用类似的方式,作者在这个主线上以非常精巧的构思,放置完了这10个独立故事的开头,他们之所以只有开头,原因都不突兀,不是为了营造这种结构而刻意为之,跟刚才举的几个例子一样,这些原因都还是很符合逻辑的。

    而这10个章节的具体内容之间,则确实没有任何关联性了,倒是有一点值得玩味,在本书的目录后面,有一张图,上面写着这10个故事背后,代表的一种小说类型,分别称为:雾的小说、体验的小说、象征解释的小说、政治存在小说、无耻残忍的小说、苦闷的小说、逻辑几何小说、堕落的小说、大地原始小说、启示录小说。

    因此,这也更加印证了,这10个开头,实际上是卡尔维诺对于古今中外各类小说作品的一个总结和回顾。


    总结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是一部只有开头的小说,卡尔维诺曾经说过,一篇小说的开头应该像战斗开始进攻时那样,充分展现自己的力量。他希望通过一种相对极端的做法,来充分展示小说写作的无穷可能性。

    通过1+10的故事线索,形成了一部关于小说的小说、关于阅读和创作理论的小说,读完以后,通过很多对白、台词、以及人物设定,比如其中有出版社编辑、翻译者、写作者、审查禁书的官员和警察、电子化阅读的读者,甚至还有反对阅读小说的人,共同营造了一个关于小说的世界、关于小说的生态系统。

    他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给所有人上了一门小说创作课,也许在他的观念里,小说并不需要真正的结局,因为开头带来的想象空间,就是最好的引人入胜的法宝,让读者始终保持在这种新奇、亢奋的状态!


    好了,今天的分享差不多就到这里了。现在,让我们最后回顾一下,今天所讲的这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传世经典《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首先,我们讲了这是一部结构非常复杂交错的小说,包含了22个章节,其中12个章节在讲一个主线故事,10个章节则是10个独立故事的开头。

    然后,我们通过两个部分,具体描述了小说的重点内容。

    第一部分是关于这个主线故事的,它讲了一个男女读者因为一本小说而结缘的爱情故事,他们在故事里读的小说也叫《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而由于这本小说的印刷错误,他们也因此在爱情萌芽发展之余,寻找关于小说本身的真相。

    第二部分是关于小说的那10个只有开头的支线故事,是如何巧妙镶嵌在主线之上,从而以10个完全不同类型的故事情节,表现作者对于文学作品创作本身的思考。

    谢谢大家的倾听!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稿】一部只有开头的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ap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