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敏感期,是否真的无处不在?
流行的敏感“敏感期”被大众泛化和夸大了 ,父母既不要被敏感其禁锢,也不要消极等待敏感期。给孩子有质量的互动,了解孩子的发展共性和个体差异,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给孩子适度、均衡的学习内容,才能因势利导、事半功倍。
什么是敏感期?敏感期的源头是关键期。
关键期的意思是,在动物发展过程的某个时间段内,它们已经在生理上具备条件用以在某一方面发育或者发展;而且,此时这个个体对来自环境的刺激也最敏感。如果得到了相应的刺激,就会正常发育或者发展;还而如果错过了就很难弥补,这段时期就是关键期。
人类的生理发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关键期。比如,人类的胚胎在母体内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表发育,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发育,就会受到不可逆的影响。
对于更为复杂的认知行为或者社交行为,是不是也存在着某个关键期,儿童是不是必须在某个关键期内才能在认知和社会化方面正常发展呢?
在长期的研究中,发展心理学领域认为,用关键期来解释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关键期存在的两种情况——“要么发展”和“要么不发展,无法弥补”,事实上并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
发展心理学提出了更为灵活的概念——“敏感期”。敏感期的定义是,某一时期就生理上来说是最优发展期,因为生理上已经准备好,以便一些能力的产生和发展,这个时候外界对个体的影响最为敏感。如果这个时期环境给个体提供了恰当的影响,某些方面的发育和发展就能以最优方式发生。
敏感期和关键期不同的是,敏感期并没有严格的边界定义。如果在敏感期环境没有给予恰当的影响,发育和发展仍然有可能发生,只不过,很可能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下面从三方面来深刻理解敏感期:
第一、敏感期不像关键期那么极端,它没有严格的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边界定义。即使错过了,可能达不到最佳发展,也并不意味着“要么发展,要么无法弥补”。
第二、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敏感期的“窗口”远比我们想象的大,不是大家理解的“只有几个月或一年的时间”。孩子的发展期没有那么容易就错过了,更不是稍纵即逝。
第三、发展心理学中的敏感期,并不是像字面理解的那样——宝宝喜欢什么,就是对什么敏感,就是“**敏感期”。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规律和特点,这一点毋容置疑。但是,并不是每一阶段都可以笼统称为“**敏感期”。
实战总结:打破敏感期的枷锁,既不被敏感期束缚,消极等待孩子发展,也不被敏感期追赶,逼迫孩子学这学那。无论何时都记住,给孩子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㈠了解宝宝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才能因势利导;
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被证实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让儿童顺其自然、多样化地进行体验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而不要把儿童的发展割裂,细分成一个个“敏感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