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祖顺治皇帝削发为僧,皈依佛门是清朝的一大谜案,世传不一。有的说他出家于五台山,有的说他病死于紫禁城,究竟顺治在何方隐居,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客死何方,寿寝何处,这可是历史一大谜团。而地处浙江省北部的湖州市下昂朱家坝一带却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又神奇的传说,历代相传着。
说顺治皇帝下凡(出家)于此地的龙山寺,圆寂后自毁于科寺头古庙(注:龙山寺当地人俗称科寺头庙)。下面就是我小时候,经常听村上长辈说的顺治在这儿隐居,出家当和尚后发生的一系列神奇而又玄妙的故事。
1.顺治出家
顺治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弃九五之尊而选择出家是有他的苦衷和难言之隐的。据说这与当时的绝代佳人董小宛有关,史传版本很多,这儿我就不一一多多描述了。
顺治身为皇帝却保不了钟情的女子董小宛 ,还有朝中的国事常常不是自己说了算,做一个傀儡皇帝还有什么意思,结怨日深,一气之下,悄然离开皇宫,抛弃皇妃幼子,独自一人“下凡”民间,遁入空门,太诡异,又太不可思议了。
据说,他先到了五台山削去了灰发,当了和尚,每天吃斋念佛,日子过得还算平安清闲。
在此过了若干年,八岁为王的康熙己成长为一个英俊少年,常年打探父皇下落,一日得知父皇未死,出家当了和尚。心中大为不快,就数次派人在全国各地寻觅父皇下落,风声越来越紧,五台山也时常有秘探来访。
当家的方丈闻知消息,十分害怕,生怕殃及本寺众僧,连忙去见顺治。
顺治正在诵经,方丈便道:“陛下不好了,当今皇上正严查,执意请你回京养老,共享荣华富贵,享受未来生活。”顺治厉声道:“我己离家多年,已是出家人,出家人四大皆空,我不想回京,让他查去吧。”方丈进言:“陛下,当今皇上还年轻,思父心切,恐不会善罢甘休,还是请还俗回宫吧。”顺治大为不快,说:“贫僧不改初衷,由他去。”方丈一听,顺治决心如此坚定,就善言劝言:“陛下安住于此,乃是本寺的荣光与福缘,假如陛下有什么不测,老纳我怎么对得起天下众生和佛门先师,以我看来,陛下还是另谋去处吧。”顺治沉默不语,他思忖着,出家后还有烦恼,五台山看来己无法再耽下去了,也不是一个可久留之地了。便对方说:“长老,阿弥托福,你帮我拿个主意,何处安身,方可避此难关?”老方丈慢吞吞地说:“陛下,容我算来。”闭目静思,扯指算了良久,才对顺治说:“陛下,远离京都,远离这儿,去江南,可免是非,可保一生平安无事。”接着又道:“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顺治问道:“江南地大物博,寺庙众多,何地何处安身为佳。”方丈又曲指算了许久,才慢慢开口:“陛下有了,有了,逢科登身,逢科而修,定成正果,功德圆满,可得一生安恙。”方丈还再三嘱咐:“早去早安,夜长梦多。”顺治大喜,次日便打点行装,辞别方丈,离开了五台山,向江南而来,日日巡访带“科”的寺院。
整理人:朱水桥(朱熹后裔,朱家坝敦雅堂后代)
2002年6月初稿,2019年7月22日修改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