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与子云和尚

作者: 遇水搭桥_ | 来源:发表于2019-07-15 22:14 被阅读0次

          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朱家坝曾经出过一位聪明绝顶的陪驾大和尚。

          有一年,湖州一带遭遇水灾,稻田被淹,朱家坝那儿有数十位村民,正轮流在车水口处踩水车排涝。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位相面先生,坐在这儿与村民聊起天来,半天不肯走。有一位村民见了,劝道:“这位先生时间不早了,我们要车水,你可以回去了”。相面先生说:“今天,我还不想走,一定要给你们各位相一面,才走”。并指着坐在对面的小小伙子子云说:“这人相貌堂堂,肥头大耳,天庭饱满,日后假如去当和尚的话,必定洪福齐天,必成大器。给他相上一面,真乃三生有幸,是我的福缘福份也”。

          子云当时还小,大约十四五岁的样子,家中不幸,父母己双亡,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平日里,靠给人家做长土,帮短工维持生计。度日艰难,为了活命,他只能背井离乡,离开熟悉的乡亲,听从了相面先生的话,外出谋生。一路上边讨饭充饥,边向南方而去,日行夜宿,最后终于步行来到了杭州府。

            历经不少苦难后,幸亏杭州灵隐寺好心的方丈收留了他,最终在这儿出家,削发做了和尚。子云当时还小,不会干重活,方丈便安排他在寺院膳食房落脚,劈柴做饭,成了一个烧饭和尚。

          子云出生苦难,为人勤快又老实,他十分健谈,全寺的和尚都十分喜欢他,因为他经常会讲稀奇古怪的民间故事给大家听。自从子云在灵隐寺出家后,衣食无忧,终于过上了安稳踏实的清闲日子。

          有一天,灵隐寺上下一片惊慌。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了杭州,钦定要来灵隐寺朝拜敬香。当家和尚十分担忧,不敢接待,生怕说错了话,无耽引来杀身之祸。全寺上下人心惶惶,和尚们你推我,我推你,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接待圣驾。

          接待皇上谈何容易,古人曰:当朝陪君羊陪虎。假如讲错一句话,说错一个字,欺君失言是要杀头的,人头就得落地,这可不是儿戏。最后,大家都推脱了,只好推荐寺中年纪最小 ,再没有辈分的无名小卒,在膳食房烧饭的皮肤黑黝黝的子云小和尚出去接驾。子云想,我是孤儿,无牵无挂的。怕什么,说错话了,杀头也没关系的,就小命一条,人头一个。为了众僧,他自告奋勇,来找方丈,说:“方丈,既然师兄们都怕,那就让我接待皇上好了。我现在孤儿一个,没啥牵挂,让我接驾好了”。当家和尚听了心里乐滋滋的,正合他意,连忙叫和尚给子云换上了袈裟,戴了提罗帽(方丈帽)。只能“临时抱佛脚”,以小充大,让子云做起了假方丈,出寺院迎候圣驾。

          此时,山门外庄严肃静,气氛十分紧张。乾隆皇帝的轿子一到,子云等众僧连忙下台阶接驾。乾隆落轿一看,见迎接他的是一个满脸孩稚气的小和尚,根本没有把子云放在眼里。刚登上寺院山门前的台阶就要子云和尚给喝个彩。子云连忙说:“皇上,前面高,步步高,一步更比一步高”。乾隆刚上台阶几步,听这位小和尚这么说,连忙转身,想向下行走。子云见状,脱口就说:“皇上,后头高,后面高,一级更比一级高”。乾隆本想给个下马威,意想不到,这个小和尚会随机应变,应付自如。皇上会心一笑,又转过身来,随后便到大雄宝殿敬香还愿。

          敬完香后,接着皇上一行在子云小和尚的护送下,来到了后院,但见寺院一角落里的发豆芽屋,一条小狗正在朝豆芽菜上撒尿。皇上冷笑道:“和尚吃素,你看这东西还吃得不?”子云便解释说:“皇上,这吃得吃得,有一句话叫眼不见为净,眼不见为净么”。皇上思忖:这小和尚可真会狡辩,明明不干不净的东西,怎么下咽,此小子真是一个歪才,这么善辩。

          这时,皇上突然发现一个和尚怀抱一个小孩匆匆走过。乾隆怒气冲冲,指责道:“佛门净地,何来小孩”?子云不慌不忙,连忙作答:“皇上您有所不和,寺院有送子观音,这是观音赐主的见证。本寺香火旺盛,上承皇恩,下得黎民众生推重。这儿可是观音赐主,众生敬香还愿最灵愿最热闹的地方”。皇上一听,也合情在理,就不再刨根问底了。

          一行数人便来到斋房用膳歇息。乾隆刚坐下,小和尚连忙敬上清茶,这时皇上又开始向子云和尚发问:“你最欢吃什么?”子云脱口就说:“吃饥”。皇上不解,吃“鸡”,和尚只能吃素,怎么这儿和尚,敢吃鸡了?难道和尚可以吃荤腥么,就瞪大眼睛问:“和尚吃鸡?”子云慢吞吞的回答:“皇上你误会了,我说的是吃饥,是饥饿的饥,人饥饿了什么东西都好吃,古语饥不择食么,所以饥时最好吃”。

          皇上点头称是,他又问道:“你有老婆吗?”子云回答:“有,有两个。”皇上纳闷,怎么和尚已经出家,不食人间烟火了,还可以娶老婆吗,这可是天下奇闻了。这样的花和尚该杀该刮。子云看看皇上一脸怒气,赶紧解释:“皇上,你稍等,容我把床铺上的两个老婆抱来。”不一会儿,子云和尚就抱来用竹篾编的竹夫人和一个铜铸的又圆又扁的汤婆婆,皇上一看,会心一笑,这和尚,原来是这两个“老婆“,皱着的眉头就又舒展了。子云解释道:“这是我的两个老婆,竹夫人是我夏天的老婆,天热了,我抱着它睡,消暑解热;汤婆婆是我冬天的最爱,三九寒天是它陪我度过严酷的寒夜。”皇上这个时候才领略了子云的厉害。想想这小子绝不是一个凡夫俗子,也非等闲之辈,年纪轻轻,这么聪明,反应这么快,真乃一方怪才。

          走进庭院,看见有不少和尚在劈竹篾,皇上随手拿起一条篾青,询问子云:“这叫什么?”子云答复:“这叫篾皮。”如果说成篾青就成了“灭清”,那可要杀头的。接着乾隆又指着黄澄澄的薄竹片,问:“这又叫什么?”子云说:“皇上,这叫篾肉。”如果按俗话说成篾黄那就会音同“灭皇”,就会大祸临头,引来杀身之祸,也可能会给寺院带来灭顶之灾。这时皇上又问:“你们用这些篾皮篾肉做什么?”子云回答:“做筐做用具。”皇上:“嗯,做这些干啥?”子云说:“用竹筐放东西。”皇上发难:“为什么要放东西,而不放南北?”子云娓娓道来:“皇上可知,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木金是可以装的。而南方是丙丁火,北方壬癸水,水火是无法用筐来装的。所以民间俗称装东西,而不说装南北啊。”这时皇上才真正钦佩起这满脸孩子气的子云和尚来。人才难得,真是少见奇才。

          就这样子云在胆战心惊中,陪驾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天。没有引火伤身,反而声名大振。这一天乾隆满意而归,在杭州度过了有趣的一天。

          次日,乾隆皇帝要去杭州召卿寺游览,这寺的方丈吓坏了,连忙来灵隐寺请子云和尚,以解燃眉之急。

            子云就在召卿寺山门外静候御驾光临。乾隆一下大轿,心中一惊,这不是昨天在灵隐寺见过的,那个才敏过人的子云和尚么,便疑惑地问:“怎么又是你?”子云和尚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家住灵隐,带管召卿。”乾隆无可奈何,说:“你小小年纪,可真厉害,你真是一个大和尚啊。”就这样,皇上一言就是圣旨。原来的方丈只好隐退两线,从此以后,子云和尚真的成了主持灵隐召卿两个寺院的大方丈,这是后话。

          乾隆还不相信,这小和尚难道真的能言善辩,化解危机么。又出了一个难题,突然叫人送来一对鸡蛋,鸡蛋是荤的,和尚只能吃素,不食荤腥。你今天吃也死,不吃也得死。因为皇上恩赐的不吃,罪加一等,罪不可赦。子云灵机一动,随手把两枚鸡蛋拿在手里,喃喃而语:“阿弥陀佛,万岁送我一对桃,里无骨头外无毛,小生度你西天去,免得在凡间割一刀。”说着,三下两下,子云就把一对鸡蛋当成“桃子”给吞下肚子去了。乾隆一听,暗自称奇,既然他这么说,就不想再为难他了。这时乾隆龙颜大悦,钦佩不已,江南真是人杰地灵,卧虎藏龙的地方。这次江南行,不仅结识了不少才子佳人,还结识这个子云和尚,真乃不虚此行啊。

          两人在寺院畅谈了许久,相言盛欢。乾隆正想要走,子云说:“皇上且慢,小寺送你一件宝物,请稍等勿急。”说着就吩咐小和尚抱来了一盆万年青。皇上问:“这是为何?民间老百姓死了,坟头种万年青,你是何用意?难道本朝只有一万年不成?”皇上脸色大变,怒气腾腾。子云一看,见大事不妙,连忙笑咪咪地说道:“皇上,你误会了,误会贫僧们的好意了,”紧接着说:“皇上大业可比这万年青长,岂至一万年。万年青寓意皇上基业万年长青。”皇上大悦。“你这花盆是否有底?”皇上这时还想“将“子云一“军”,又追问道。子云料事如神,早已叫人把花盆底给敲掉了。如若万年青有底的话,说明大清皇朝就有底有终,不是万万年和万万代了。子云蹲下身,翻折起花盆,亮底于给皇上看,并开口说:“这盆无底,隐意皇上的基业万年长青,无底无终,千秋万代。”乾隆皇帝哈哈大笑,非常开心,拍拍子云的肩膀,说:“说得好,说得妙,说到我心上去了。但愿吾大清皇上如你吉言,千秋万代,生生不息。”就叫人把栽有万年青的花盆抬上御轿,大喜而归,回寝宫歇息去了。

          这便是现在还流传在朱家坝的老故事,人们至今还津津乐道,仍然在口口相传着子云和尚那聪明机智的陪驾经历。

          据说,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都指定要子云和尚相伴,皇上还请他到京城住过一阵子呢。

          整理人:我“遇水搭桥”(朱熹后裔,朱家坝敦雅堂后代)

        2002年6月初稿,2019年7月改定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乾隆与子云和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xa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