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项目催的紧。按计划完成子项目,撰写项目进度报告,应付各种不期而至的检查与考核,每天熬夜加班,身心俱疲。项目结束后,立即休假,只盼着痛痛快快地睡上一觉,安安稳稳地吃一碗饭,平平静静地泡一壶茶,细细品味时光美好。这段时间赋闲在家,吃吃,喝喝,一觉睡到自然醒。刚开始的确感觉很舒服,渐渐发现这种没有目标的生活很糟糕,索性看起书来。
书籍一直陪伴着我。这几年买的多,看的少,只是偶尔翻上一翻,没有时间仔细阅读,现在总算时间充裕,也该看看了。但事与愿违,前几页倒还能全神贯注,很快便心不在焉了。人捧着书本端坐着,思绪却天马行空,不知何往。这才突然意识到,现在心,乱了。
曾经不管有多累,只要捧起书本,很快便能感觉到轻松愉快。那会儿还是学生,除了学习,心一直是内敛的,没有什么大的起伏。自己是理科生,看文史类的书目,也是扩展知识、开拓视野的一种有效手段。除了享受这种乐趣,同时也有意无意地修身养性,求个内心的安宁,希望能做到反求诸己,不动于心。因此,对我而言,读书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作为理科生,却一直希望能够安身立命,不愿意过分地追求物质与金钱,这跟阅读有关。但长时间经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总是被动或主动地追求更高的目标,慢慢地得失之心,越来越重,追求的越多,得到的也越来越多,但真正的开心却越来越少。这可能就是不能真正做到与事、与物、与自己和解,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也是我所欠缺的。
长时间的理科训练,看待问题总是喜欢寻找原因、分析影响、确定具体解决办法。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新问题接踵而来。因此,理科问题通常被冠以科学高峰。可惜,这种高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这种追求,是一种向外追逐。刺激、疲惫、痛苦、煎熬、喜悦、兴奋,这些情绪周而复始,喜悦兴奋之余夹杂数缕淡淡的忧伤。文科则更多追求内心的平静,或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这类问题始终没有统一的终点,各学派蓬勃发展。自古文人相轻,争论必不可少,互相不服气。只可惜,如今大家太少,文人也缺少一种傲骨,可能内心平静也无法做到了。
理科有着严格的标准,是用科学的态度去思考、去看待问题,非对即错;文科却能找出第三种或者更多的可能性,让生活充满色彩,写出内心的诗,勾勒出向往的远方,能在最低谷的时候给予希望,赐予力量。理科偏向于研究规律与方法,而人是主导者、决策者;文科侧重于解决终极问题,而人是参与者、实践者。理科主要以知识和经验为主导,最终变成某种技能;文科更多强调的是慢慢熏修,最终能够知行合一。这也许就是文科存在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