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表姐家玩了两天,回来时表姐的婆婆给了我一条新鲜鲈鱼,让我自己做着吃,因为租的房间里没有专门的厨房,我只能选择最简单的做法——用水煮。
准备煮的时候满先生从实验室回来了,他告诉我“不要放那么多水,鱼很容易熟,那么多水是煮不干的”,我不听,坚持认为水很快就能煮干,执意加了大半锅水。可事实证明我错了,二十来分钟鱼就已经煮熟了,再多煮一下鱼肉会变老,水也不能煮干。最后我煮出来的鱼汤跟我预想的鲜美鱼汤完全不一样,用“清汤寡水”四个字来形容非常贴切。
我是有些许固执,多数时候只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我承认这个缺点,但是如果不让我自己去加水煮鱼,即使最后靠满先生的经验煮出了鲜美的鱼汤,我也是不会相信“鱼很容易熟,加太多水汤不会浓”这条忠告的。这件小事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经历。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学骑自行车,但是学了好一段时间,我仍然不会,总是一踩上去就摇摇晃晃下来了,不久妈妈给我买的新自行车也被我摔得“面目全非”。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我是否可以逆时针来骑?说干就干,我开始另辟蹊径,后来被几个邻居伯伯看到了,他们笑我“顺着都不会骑,还反着来,这样更容易摔跤”,可是我没有听,最终学会了逆方向骑自行车。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一个“终身难忘”的摔跤体验。摔倒时没有旁人,我先是额头撞了一下墙,后是左手的小指头反擦了一下墙,才摔倒在地。现在想来这样的疼痛,我此生不想经历第二次,可是那时的我只想靠自己的努力学会骑自行车,怎么会听取大人们玩笑似的劝告呢?
后来我到了初中部上小学六年级,学校小卖部阿姨炸的红薯饼常常让我馋得流口水,但是妈妈跟我说用油重复炸出来的东西吃着不健康,我就没有去光顾了。
等到有次周末在家,我决定自己学做红薯饼,我把生的红薯切成小块和面粉拌在一起,加一点水和糖搅拌均匀,就准备用油炸。妈妈看到了告诉我“你这样直接炸,红薯不会熟,家里的火不像学校的专门油锅火候那么好,要先把红薯丁蒸熟一下”。我没有听,觉得红薯是很容易熟的,蒸熟之后就不好拌面粉了,可炸到最后,我的红薯饼还是生红薯丁加面粉,只是那时面粉都已经炸黑了。这是一次失败的做饼经验,往后的很多次做饼我都会想起它,虽然曾浪费了不少原材料,但好歹最后学会了做各种饼,想想还是挺值的吧。
再后来我上大学的时候,从小时候萌发的那种偏执已经根深蒂固,这也导致了我的两次考管理学研究生失败。第一次失败是因为数学考太差,我认为是没有准备好,打算再来一年。那时,关系好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劝我“你的长处不在数学上,做管理你的性格也不那么适合,你为什么不选择考自己擅长的专业”。我始终不甘心,又扎扎实实学了一年数学,可令人失望的是,我不像那些励志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知耻而后勇,并且取得成功”。我的数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考试还是以数学差一些而告终,其中的辛酸和失落,唯有考过研的人才明白。
正是这两次的考研经历,让我彻底地放弃了管理学考研,这个专业很火,我决定不凑这个热闹了。我很清楚不是我不行,也不是我没有勇气再考了,是我不想再偏执了,我该花些时间在我擅长并且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许这注定是我成长路上不可不走的弯路吧,因为执意要走这些弯路,我摔得遍体鳞伤。在这条成长路上,也曾不断有人愿意牵我,他们告诉我的道理和经验都是发自肺腑,我感谢他们,也努力向他们看齐。但审视我的内心,我更愿意自己前行。也许磕磕绊绊,也许还会有许多弯路,但我总会自己站起来,毕竟人生的路要自己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