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峄山碑》第16天:登于绎山

《峄山碑》第16天:登于绎山

作者: 虚龙寨主 | 来源:发表于2019-03-31 15:16 被阅读0次

小篆第16天,写“登于绎山”:

《峄山碑》第16天:登于绎山

1、登:原意是双手捧着祭祀器皿登上祭台,因此用于表示自下而上的动作。谷物从田中收上场也被称为登,丰收之年曰“丰登”,收成不好曰“不登”。

《峄山碑》第16天:登于绎山

上面相反方向的两个“止”表示两只脚,因为“止”本义就是“趾”,但下面的两只手在小篆里被简化了,真好,我实在不会画“三齿叉”。

《峄山碑》第16天:登于绎山

2、于:如果查普通字典,会看到“于”的繁体字是“於”,

《峄山碑》第16天:登于绎山

但“於”还有其他两个读音;在清末民初小学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没有“于”、只有“於”,解释是“古‘乌’字,经传与‘于’字通”;

《峄山碑》第16天:登于绎山

但查《书法字典》却在自甲骨文以来若干字形中均是“于”。最后还是万能的百度百科稍稍解答了我的疑问(以下一段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于”是“於”的部分简体字(但《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只有大多数网站已规定部分简化,《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简化时只能应用于“于”的部分意思——介词,例如“关于”、“属于”。同时“于”也是一个姓氏,但不同于“於”姓。常见于文言文中。

我曾经见过关于“玉兔”说法的考证,和“於”字有关:

《峄山碑》第16天:登于绎山

据考证:“玉兔”源于“於菟[ wū tú ]”,“於菟”是古代楚地称呼“虎”的土语。上古时代,巴楚一带有的民族崇虎。他们不但自称为虎,而且喜欢将山名、地名、水名以“虎”命名,甚至对几乎所有尊崇的神灵都称为虎神,将月神也称为虎神,用其土语说即“於菟”。嫦娥奔月后成为月精,自然也就成了巴楚崇虎民族心目中的“虎神”了。嫦娥自然也就是“於菟”了。而把“菟”解说成“兔”,是晋代学者王逸注解屈原《天问》时望文生义发生的错误。后人沿用这个错误的解释,便以“兔”代“菟”了。又因“於”同“玉”相近,“於菟”一名也就被后人附会成了“玉兔”。可见,玉兔就是月神嫦娥。

3、4、绎山,所有解释均是“即峄山”,位于现在的山东济宁邹县。因与泰山东西相对,孔子称之为“东山”,“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不知道是它本来的名字叫“峄山”、李斯写了别字,还是后人写了别字,反正现在的碑帖叫“峄山碑”。

2018年6月26日,周二。

相关文章

  • 《峄山碑》第16天:登于绎山

    小篆第16天,写“登于绎山”: 1、登:原意是双手捧着祭祀器皿登上祭台,因此用于表示自下而上的动作。谷物从田中收上...

  • 有趣的碑帖|秦朝《峄山刻石》记述两个自恋皇帝的故事

    品味碑帖的文学趣味,只为更好的“读帖”。 概述 秦《峄山刻石》,又称《峄山碑》《秦始皇登峄山纪功刻石》等。前段为秦...

  • 书法起源——峄山刻石,小篆代表作

    峄山刻石 《峄山刻石》,又称《峄山石刻》《峄山碑》《峄山铭》,原碑立于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即公元前219年,传为秦相...

  • 临帖:赵铁山篆书第n天

    文|鸣凤乔 临完峄山碑,又开始临赵铁山篆书。但总摆脱不了峄山碑的风格,尽管峄山碑临得也不满意。 今天状态不错,写了...

  • 《峄山碑》等篆书的书写

    《峄山碑》是《秦峄山碑》的简称,是秦始皇东巡时所刻。内容是群臣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我们现在看到《峄山碑》是元代...

  • 峄山吟

    秦皇群臣登峄山, 李斯提笔篆长安。 未等碑残铭文破, 身后已是汉家天。

  • 峄山碑

    中国的文字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今日临《峄山碑》,篆书,许多字写起来像一个小人儿在跳舞,生动极了。

  • 峄山碑

  • Day24.临峄山碑

    初学篆书,临峄山碑,并有感。

  • 临《峄山碑》(一遍)

    1.27――2.16,用21天时间,临《峄山碑》168个字(其中,有重复字)一遍。 首先,弄清内容。《峄山碑》全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峄山碑》第16天:登于绎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fu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