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受害者情绪
每个人面对生活都有不同的心态,有积极乐观的,有消极被动的,其中有一种情绪受众最为广泛,就是“受害者情绪”。这里的受害者情绪不是指身体上或精神上受到伤害的人所产生的心理,而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不顺利的时候,内心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的情绪。
这是一种将一切不快乐不幸福归咎于外因的模式。就好像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不断给自己找理由推脱或安慰自己。这就是“受害者情绪”,
我们都有遇见过这样的人:抱怨老板不是伯乐,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抱怨游戏中的猪一样的队友,坑了自己一把;抱怨对象不够体贴入微,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抱怨孩子不懂事,经常给自己惹麻烦让自己生气;甚至抱怨路上随便超过他的车。
其实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抱怨几句并不是问题,这也是人之常情,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在这背后的一种心态。
当你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外在因素的时候,你就失去了心智成长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心智的成长包了一层阻碍的薄膜,每当你启动受害者模式的时候,就是在强化这个薄膜,日积月累,假如有一天你突然清醒,这个不断被强化的薄膜反而成了你成长需要突破的障碍。积累的时间越久,你突破的难度就越高,但是一旦你冲破这个厚壳,就像小鸡破壳而出,获得新生。
二、我们是如何陷入受害者模式的?
情景一,当一个低龄的小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父母就会马上来扶他,关心孩子是否受伤,而没有给孩子自己体会摔倒和反思的时间。反而传递了一种信息,可以通过受伤获得父母的关爱。所以小朋友会不断尝试用哭、闹、伤害自己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旦形成习惯,就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情景二,作为子女,是否有听到过这样的话:“我们含辛茹苦把你养大,难道不是为了你好吗,你怎么还这么不听话”,当父母想要说服你按照他们的思想做事的时候,就会经常出现这句话。
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只要我付出了,你就需要支持我,甚至是听我的。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教育。而孩子每次听话之后,都会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好处。久而久之,孩子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意识,什么是都听父母的。父母也陷入了不断绑架孩子的恶性循环中。
一旦有一天孩子离开父母,进入社会,面对各种现实的打击,就会启动受害者模式,从心理上获得暂时的安全感。而父母也会启动受害者模式来逃避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不合理教育方式找理由。
除了上面两个情景,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付出了,就应该获得回报,但是你的付出有价值和结果吗?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缺少思考动作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就很容易出现受害者情绪。
三、受害者获得了哪些隐性的好处
受害者情绪是一种习惯,而养成习惯的方式就是可以不断得到回报。作为一个受害者,每次都会享受到一些隐藏的好处,而这些好处会让你继续保持受害者心态。
总结受害者可以获得哪些好处,一共有以下5点:
1、获得他人的同情、关心和认同
2、获得控制和支配他人合理的理由
3、找到借口、逃避责任、避免承担风险
4、不必背负心灵成长的重责
5、获得自我感觉良好的优越感
仔细回忆一下,你是否有通过受害者模式获得过以上的任意一点好处。如果有,那么就需要注意,这些“好处”不断的在你成长的路上设置障碍。
这些“好处”让你变得过度依赖别人,把焦点都放在别人的看法和意见上,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让你放弃了承担责任的勇气,放弃了改变自己的可能性,因为所有责任都是别人的,并且自我催眠自己无法改变;
四、怎么样才能突破受害者模式?
修炼自己,成为自己生命的掌控者。成长是自己的事,别人也帮不了。道理可以说一堆,但是行动在自己。
以下提供几个方法可以帮助你意识到自己是否进入受害者模式,并且及时调整自己。
1、列出一份清单, 记下自己最受伤,最容易抱怨的情景,然后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些情境中,你给予了什么价值;
2、尝试关注生活中,跟你遇到一样情况,却又有不同反馈结果的人,观察体会他们的思考模式;
3、不要只盯着事情的对和错,而是抽离出来看这件事情对你和对他人的价值和意义;
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但是核心是你要觉察到自己什么时候进入了受害者模式,为什么会进入这种模式,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思考,拓宽看事情的角度。学会掌控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控制。
【006】2018年个人原创第6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