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律:什么是“处罚令”(Strafbefehl )及与无犯罪记录证明(Fuehrungszeugnis )的相关性

先说明一下什么是处罚令,然后再说一下为什么处罚令也会导致被记录在《无犯罪记录》中。
处罚令(即:罚单)指的是:不需要经由法院判决即有效的刑事处罚(定罪)决议。即:被“简化了的司法判决程序”,处理简单的刑事指控案件,以便减轻法院的处理负担。只要处罚理由与证据充分,即可下达处罚令。
处罚令仅适用于“轻罪“定义,与普通的刑事诉讼主审程序不同,而刑期低于为一年监禁的处罚都属于”轻罪“。
例如:根据《德国刑法法典》第263(1)条,对欺诈行为可处以罚款或最高5年的监禁。因此,犯罪情节较轻者也有可能被判处一年以下的监禁。因此,欺诈行为属于轻罪。另一方面,根据《刑法》第212条,过失杀人罪可判处不少于5年的监禁,因此属于重罪。
此外,对处罚令的司法程序也有一定的限制,即:只有在被告聘请了刑事辩护律师,并且最终被判处了一年以下的监禁并缓刑执行。
处罚令的通常参考范围:
根据《刑法》第40条,罚款
根据《刑法》第59条,警告并保留处罚。
根据《刑法》第44条,禁止驾驶
根据《刑法》第73条,没收非法所得
根据《刑法》第74条,没收犯罪证物
根据《刑法》第69条,吊销驾驶执照(条件是无资格重新获得驾驶执照的时间不超过两年)
根据《刑法》第60条,免于处罚(这个条款如果谁有兴趣可以去研读一下,我大概看了一下就感觉相当的“狗血“,但却有其存在的道理)。
提示:
„Beschuldigter“,„Angeschuldigter“ und „Angeklagter“这三个单词中文翻译都是”被告“的意思,也经常被混淆。在刑事诉讼中,„Beschuldigter“是在预审阶段被用到的。如果公诉人提出指控或申请处罚令,则将„Beschuldigter“称为„Angeschuldigter“。在下达了处罚令或者正常开启主审程序,„Angeschuldigter“就变成了„Angeklagter“。即:以进一步被怀疑的层次来定义”被告“。也就是说,某天你看到文件中你的名字被打了了„Angeklagter“的标签,那你就妥妥的被官方定性成了”被告“!(“被指控者”、“被控告者”和正式的成为了“被告”我琢磨了半天终于算是“矫情”的理解了这三个单词的区别和意思。德语学习是:好玩又不好玩儿,很“上头”却也会很“上瘾”)
总结:
很多人都听说过“黄信封“或者某些人已经收到过”黄信封“。”黄信封“是司法机构(检察官或法院)发出的处罚令的典型”标志“。从”黄信封“发出后(以信封上的邮戳时间为准计算。非常重要!切记!),两周时间内未提出对处罚令的异议即自动生效。可能是罚款亦可能是低于1年的监禁处罚,并且处罚令的判决结果与法院判决同样有效。
此外,虽然理论上来讲,低于90天(计费)的罚金或低于3个月的监禁不会被登记在犯罪记录证明(Fuehrungszeugnis )中。但是!这并非绝对的!事实是:所有犯罪记录,包括被轻微处罚的记录(例如:罚款、被警告、处罚令等)都将被记录在德国的中央数据库(Bundeszentralregister)中,并也有可能出现在申请的《无犯罪记录》中。而存储在德国的中央数据库BZR(Bundeszentralregister的简称)中的信息是永久不会被删除的,而只是在一段时间后不再会显示在《无犯罪记录证明》中,一般是5-20年(删除记录的时间取决于犯罪行为判决的严重程度; 某些轻罪判决亦可在3-10年期限内被删除; 某些犯罪记录将永远不会从无犯罪记录中被删除。
《番外篇》
在瑞士,几乎所有的刑事犯罪的定罪都可以以罚单(Strafbefehl )方式的进行判决。对犯罪行为的指控不是由法院,而是由检察官来审判决定。因此也被称为“判决建议(Urteilsvorschlag)”。如果在收到处罚令的10天内没有人提出异议,那么该处罚令将自动被视为最终可执行的判决。如果对判决有异议可以立即提出申诉,同时也可以随时撤回申诉。例如在咨询过律师和审核过案件档案后,觉得没有申诉的必要或者无法通过申诉达到自己的目的。
PS.刚刚在看德国的刑法文章时看到了这个有“趣儿”的介绍。(作为一个瑞士人太牛XX了!官方语言就有四种:德语、法语、罗曼什语、意大利语! 突然就有种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不是至少应该会除了普通话之外的至少三种中国地方语言呢?说是这么说,现实是……俺真的做不到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