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Geschichte~散文想法
清朝总督权力不小,怎没如唐节度使为祸?

清朝总督权力不小,怎没如唐节度使为祸?

作者: 巴山来客十废纸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21:39 被阅读60次

文明交替形成的

清朝总督权力不小,怎没如唐节度使为祸?

唐朝节度使割据一方、犯上作乱,也是在由盛转衰,中央控制乏力时才出现的。先认清这一点,才能找到本问的正解。

大清王朝,典型分为四个时段:开国到鼎盛期,即到康熙平定三藩后;鼎盛期;衰落期;慈禧主政的亡灭期。

地方大员是配角,没有权力

清朝总督权力不小,怎没如唐节度使为祸?

开国时期,总督权力并不大,只是军政的小角色,其上是汉三藩、八旗王与在朝权臣,总督原则上算皇权体系的。三藩割据、旗王自政与权臣分霸,其烈度比唐朝的节度使乱更甚,因历史近,大家知道就不详述了。

控制财权与民心,地方没实力

清朝总督权力不小,怎没如唐节度使为祸?

康熙确实雄才大略,供汉文化的人文、思治的民心与西方科技之力,不仅真正武力统一天下而且实现了有史以来最有效的权力集中。然后巧妙地由各王子统领天下,而对地方的总督巡抚,或轮换频繁,或以士制官,在旗兵、绿营的兵制与民心思定下,使地方大员不能真的权力自重。

雍正乾隆在沿袭康熙策略之下,兴土木、用疲兵(战伐不断)不断抽走地方财力,特别是雍正开始的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制度,使地方官员与世家大族处于尖锐的矛盾下,更让总督这样的地方官,根本在地方得不到支持,只能依靠朝庭。

清朝总督权力不小,怎没如唐节度使为祸?

而朝庭时不时揪出两个贪腐大员,又很好地愚弄了民众!

所以,在能出和珅这样的历史级大贪官的大清王朝,虽然抽尽天下之财,但地方大员就是积累不起可以独立的资本。

殖民者要全利且傲慢,地方大员无利

清朝总督权力不小,怎没如唐节度使为祸?

乾隆之末,西方文明开始冲击。本来是最可能形成地方割据的。但作为最大的洋主子,英法联手要的是全利,而不是区域局布的利,并不支持地方,所以总是打完就与朝庭签约,俄德日等虽然开始更喜欢支持地方分裂,如德国在山东、日本在台湾、俄罗斯在黑龙江与新疆。但英法在自己不能投入大兵力下,愿与列强分享,终于使俄日德意美等也选择了大清皇室而不是地方。

另一个因素,就是殖民者的傲慢,一支兵队的司令将自己放到了高于清皇室的地位,根本不屑于与总督巡抚同谋,所以,在大清曾经统一天下的资本丧失下,也还是选择效忠于皇室――在这里,他们还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员,而不是殖民者眼中甚至不如商人的劣民!

清朝总督权力不小,怎没如唐节度使为祸?

特别是当慈禧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登场之后,洋大人还会支持地方吗?

因此,总督这样的大员们,无论是野心家还是爱国者,在大清皇室获得了列强洋枪洋炮的保镖下,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分崩之时,尤胜大唐节度使之祸

清朝总督权力不小,怎没如唐节度使为祸?

然而,在洋主子们自己狗咬狗无暇为大清皇室当保镖时,大清王朝瞬间土崩瓦解,宣布独立的哪一位不是曾经的总督巡抚?

只是这笔账记在了民国的头上,而没有记在大清的账上罢了。

但给人留下“不如唐朝节度使为祸之烈”的最大原因,记账名头变换不是根本因素,而是革命先烈们发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那种分裂很快的结束了,因而在历史上造成的灾难不如唐朝藩镇割据、节度使自立深重,所以,在审视历史与文化反思时,忽略了罢了。

清朝总督权力不小,怎没如唐节度使为祸?

这种忽略不是过错,因为国家与民族全身心投入到了国家建设、文化复兴、民族掘起的大业之中,呕歌英雄、振奋人心的使命更重大,更有价值!

所以,文明交替,使大清王朝“少了一重耻辱”的记录,但绝不是没有发生。

清朝总督权力不小,怎没如唐节度使为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朝总督权力不小,怎没如唐节度使为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hh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