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之痛
不知道啥时候,各大网络平台涌现出很多“清华大学推荐必读一百本书单”、“北大推荐必读百本经典”、“哈佛必读书单”、“三十岁之前必看的十本书”等等书单,后面还附注每本经典作品的简介。我无可救药的收藏了所有的书单,像一只不断收集过冬食物的松鼠,最后这些收藏静静的永远藏在了我的收藏夹里,关于那些经典书目我读了不到其中的十分之一。这也导致了我非常焦虑,但无论咋样焦虑就是无法唤起自己一本一本的将书单中的书读下去。
我朋友圈有这样一位老师,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一摞书,并写一段书评,品评这些书的价值;我曾想问他,您都这么忙了,哪有那么多时间看这么多的书,是不是每部书都走马观花的看呀,因为不熟又没有问。这大概就是我的性格写照吧, 没有行动力,连向人请教的勇气和行动力都没有。
偶尔也会整理这些书单,回过头来再仔细想,这些书单难道真的是这些名校或者我们三十岁之前必读的书目吗?读书本应是一件快乐的事,私人的事,现在被别人不断牵着鼻子走,读这些书单上的书自己不开心,不读又焦虑最后还是不开心。书单之痛啊!
还记的小时候,书店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岳全传》、《八十天环游世界》... ...遇到读啥,每到新学期书一发下来,首先必看语文课本上有啥好看的、有意思的文章没?现在想想,那时求知欲望强是一方面,但主要还是为看故事情节等表面知识。现在不开心,是因为经典所给我们传递的不仅是一些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还有很多深层次的东西,而自己却依然停留在看热闹的层次,体会不到更高级的快乐。
前段时间,力哥发表了他的书单,有关于理财方面的书籍,但更多的是一些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用他的说法就是,赚钱是很重要的事,但是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更重要。2018年我会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和思想深度,按照力哥的书单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读自己喜欢和有益于自己成长的书,不纠结,不焦虑,一步一步变成自己喜欢的人。
本周节目
《晓说》,一直觉得高晓松就那样,但是没有了解就没有话语权,这周看了那集他访谈冯小刚的晓说,冯小刚的旷达人生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高晓松的主持能力,尤其他说话的语速真的是绝了。再多了解一下他,回来吐槽。
《一千零一夜》梁文道,我还是推崇梁文道,他的身上给人不自觉的就传递出一种读书人的气质,很舒服,不像高晓松满了横肉~
本周读书
一口气将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完,越读到后边越发现自己对近现代的中国不了解是因为自己原来根本没有将中国的古代史读懂。这本书分了十二讲,从管仲变法到1978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直至后记 2013年以习近平为首的党的新一代领导人上台,中国所遇到的经济政治变革依然未结束,还在继续进行。现在距2013年又过去了将近五年了,在这五年中我们看到了中央坚决打击腐败,各种监察、法律制度在步伐有条不紊的制定进行中,愿我们能跳出历史轮回,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