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商业氛围浓厚的景点,选择攀登惠山的行程。惠山位于无锡西,是天目山脉由东向西绵延的支脉,南朝前旧称历山,方圆约20公里。不巧的是头一晚便下起了雨,滴滴答答吵嚷了一夜。按计划一早先去东林书院,是奔着那“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的意境去的。然而,风声雨声喧嚣,唯读书声寂寂了。书院在闭门翻修,连此名联也未能谋面。
今日的重头戏本就是爬惠山。经当地人指路,从惠山东面,古镇旁边的惠畅里小巷拾阶而上,是一条比较荒凉而陡峭的破损小道,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面山坡是一片墓地。行及不远,还有一群人正在送葬。兴致勃勃爬山的我没有穿行于坟地的经历及思想准备,多少有点不安,而元气满满的安妮却若无其事的跟随在我身后。这是一段给人下马威的路程,百度或指路人都没有提及这样的路况。蒙蒙细雨之中,道路湿滑、破败,山势陡峭,没几步便气喘如牛,只好走走歇歇。野山路没有线路图,用百度地图和指南针研究了以后,向西寻找錫惠公园后门,那里有惠山森林公园修建的上山正道。
摸索了大约半小时终于找到古镇公园后门的上山道路。这是水泥修筑的台阶路,非常宽敞。从路遇的一位每天都爬山的女孩那里得知前面有三峰,一茅、二茅、三茅峰。
一茅峰很快就到了,那儿还有一个小院作为游客接待处。接待处不知以什么接待游客,连厕所都没有,只有几位闲人,还有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狗们。
闲人指路二茅峰。通往二茅峰的路雨雾渐浓,红叶隐现,枯叶满地。两峰之间的山路较为平坦,起伏不大。两峰之间一个游客也没有。细雨飘渺,雨声沙沙,只有两双疾行的脚步在空寂的山梁上咚咚做响,略粗而均匀的喘息声也被放大了。山上鲜见红枫,也没有金黄的银杏,倒是一些不知名的树种在雨中绽放了金黄、殷红,雨中带珠,格外耀眼、鲜艳。我喜欢飘落在山路石阶上的红叶,湿漉漉躺在冰凉的石头上,石头的暗黑坚实对比着红叶的暖调及柔韧,踏过去,还飘过人们的思绪和忧伤,别有一番意境。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94728/02dbcefc4c062a98.jpg)
二茅峰很快就到了。一上山就期望有个地方能登高远眺,鸟瞰无锡全景。尽管烟雨迷蒙,但朦胧远眺也好啊。真希望在电视塔如愿以偿,不知他们是否开放了登塔远眺的项目。然而电视塔以及有关单位的院子占据了整个塔峰,院墙高耸,大门紧闭,还有壮狗看门,看来是没戏了。路遇一位年轻人,向他打听三茅峰的路况。吴侬软语从一位高大壮实的青年嘴里吐出,让听惯粗声大气汉骂的我们,倍感吴国古风以及文化渊源的浸淫。青年眉眼间的英气以及儒雅气质,神似多年前的一位吴籍朋友。可是,斯人远去,了无踪迹,就如同我们逝去的青葱岁月,我们经历的努力与气馁,快乐与伤痛,都隐藏在浓浓的烟雨之中了。
三茅峰有公路,有山道,我们选择了山道。三茅峰的山道比前二峰要陡峭很多,也是其中的最高峰,大约海拔三百多米。虽然爬起来吃力一点,但二十来分钟就到了山顶。惠山三茅峰古庙耸立在山顶。古庙大门紧闭,只有一楹对联告示于人:“人间佛道仙境地,江南古刹第一峰”。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94728/351c024f68d24219.jpg)
从古庙侧面找到下山的小路,窄小、崎岖。弯弯曲曲拐到一座寺院的后门,一座告示牌上提示这里有一处古代摩岩石刻字:石门。因有一处岩石如鬼斧神工劈出一条罅缝,宛如翼然双门,人称石门。石门二字刻在一块高约20余米的岩石上,相传峭壁上原刻有明代无锡人邵宝手书的“石门”二字。查证现存之字为清光绪年间无锡知县廖纶所书,林圆一、吴教奎、吴明修同镌。石门旁“叠嶂栖云”四字亦系廖纶所题书。山体苔藓墨绿,依稀可见红底的字迹,古朴遒劲。从后面进入院内,原来是白云道观。此时雨下得更大了,檐下雨水紧打慢敲,香炉里仍有香火在风雨之中飘逸穿行。看不到香客,也鲜见道人。因此行以登山为主,故吕洞宾修炼之洞及其雕像都未及寻觅。据说惠山是明清时期著名的道教活动场所,道教遗迹、传说颇多,道观云集,原来三座茅峰上均有道观。只能留待下回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94728/71b9e44dcffc0770.jpg)
从白云道观下来,经过离垢庵,其照壁上的“飘然世外”的大字赫然入目。一个侧院的红漆木门上贴有一副对联“惠山霞观歇野鹤,蠡湖烟渚赏闲云”倒是很有超然世外的意境。
下到平缓的山坡,经过一座龙海寺。真是感叹佛道的和谐,信仰的自由。
整个惠山上没有见到银杏树。下得山底,倒是零零星星见到一些金黄的银杏树,在初冬的寒风中炫耀。这也给我们在烟雨中的惠山之行抹上鲜亮的一笔,心境也透亮许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94728/421dd690d5c03937.jpg)
听说我们轻取三座茅峰,无锡的朋友大加赞赏,并给我们讲述了民间传说:“若要石门开,要等邵宝来”。邵宝曾官至户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晚年回归故里,号称“二泉居士”。想必石门里暗藏玄机,给人无限的遐想。
劳累一天,闭上眼睛,还在想着“邵宝来,石门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