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名:《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
主角配角:丁魁楚朱由榔
作者:理振
简介:李炎穿越了。好消息是他马上就能成为大明天子坏消息是大明已经没了李炎躺在床上望着马车里装饰有些出神“你说什么?我是桂王朱由榔?”在一旁跪着的小太监都已经俯首磕得泣不成声了“殿下!奴婢万死!竟让殿下受惊,奴婢万死!”如果要问明朝最惨的皇帝是谁,永历帝朱由榔绝对是有力竞争选手。你说崇祯?人家好歹掌了十几年的权好吧。
推荐指数: ✩ ✩ ✩ ✩ ✩
>>>>>【继续阅读】<<<<<
关注微信公众号【半夜文学】 输入书号【928】, 即可阅读【《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丁魁楚朱由榔】小说全文!
“本官深知诸位心中所想,没错啊,我大明自甲申年以来,国运多舛,百姓生活也艰难困苦,如今偏居广东,还得来向各位筹措银子,大家心里难免会犯嘀咕。”
“可诸位想过没,这银子就算您不拿出来,难道就真能保得住吗?”
众人听了这话,有的面露疑惑,有的则是一脸不屑,而像崔世清这般年纪大、见识广的人,则陷入了沉思之中。
“广州的海商在我大明朝那可算得上是极为富裕的商人了呀,我说的是‘之一’哦。诸位在商海沉浮多年,见多识广,可曾听闻过昔日的淮扬盐商呢?”
所谓淮扬盐商,是在明朝盐政实行“折中法”的基础上,淮阳、扬州地区凭借漕运便利,向北方和西面贩卖海盐的那些商贾们。
江淮一带本就是产盐的重要地区,再加上水网交织、运河贯通,水运条件得天独厚,久而久之,淮阳、扬州地区的富商们积累起了巨额财富,富可敌国,比起广州海商的财富积累,那是只多不少啊。
不过张同敞提及他们,并非是因为淮扬盐商有多富有,而是着眼于他们的遭遇。
想当初,清军攻破扬州后,十日不封刀,制造了臭名昭著的“扬州十日”惨案。那些曾经家财万贯的盐商们又能怎样呢?有的提前跑路了,可带不走的家产也就只能舍弃,经营了数十年的生意没了,只剩下些浮财;没来得及跑掉的,那亿万家财瞬间化为乌有不说,还得赔上全家老小的性命。什么?你说愿意资助大清?不好意思,一刀下去,家产不就都归大清了嘛。
事实摆在眼前,钱再多又怎样呢?能比得过刀把子厉害吗?
“如今朝廷向诸位索要的不过百十万两银子罢了,而且还会制定相应制度,杜绝额外的摊派。要是清兵打过来了,那可就不止这点了呀。当然,我知道诸位和那些盐商有所不同,一半的家当都在海上,可岸上的祖宅、亲族、田土、货栈、商路,这些能一并转移到海上去吗?到时候扬州的惨状、江南的遭遇,就是广州的明天啊!”
张同敞这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座的海商们心里确实有所松动了。
是啊,如今在广东的好歹是明廷,就算要从大家这儿捞钱,起码还得顾着脸面呢,那些进士出身的朝廷官员们贪财索贿或许没什么心理负担,可屠城掠民这种事他们还真干不出来。但清军可就不一样了,满清在江南的所作所为那是天下皆知,没理由到了广东他们就会变得爱民如子、秋毫无犯呀。
见自己的说辞起了作用,张同敞接着说道:
“我明白大家还是担心朝廷要是打不过清军可怎么办呀?但大家不妨想想,万一打赢了呢?要是朝廷战败了,大家的下场肯定好不到哪儿去,可要是朝廷能北伐成功,哪怕只是能像南宋那样偏安江南,对大家来说那也是百利而无一害呀!与其坐以待毙,现在不过是让大家出点力,就有可能改变局势,这又有何不可呢?”
“去年潮惠、漳州大捷,大家也都听说了吧,朝廷可不是毫无还手之力,清军也并非战无不胜啊!《北伐大诰》大家也知晓,当今天子抗清的决心那是毋庸置疑的呀!要是日后不说恢复大明全境,只要能收复江南,诸位在这关键时刻雪中送炭,难道还会少了光宗耀祖、封爵赐官的机会吗?”
张同敞这话又是在诱之以利了,对于这些虽富甲一方却政治地位低下的封建时代的商人而言,最看重的莫过于“光宗耀祖”这四个字了。
一番劝说之后,已经有两三个海商有些心动了,崔世清正准备开口说话呢。
“如此说来……”
旁边却突然有人插话了。
“大人您这是来找我们要银子的呀,要是我们实在无能为力,恐怕也……”
说话的正是之前称病没去迎接钦差的肖金泉。这话虽说没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我们要是不给,你又能拿我们怎么样?当然了,肖金泉倒不是说坚决不给,而是想压一压朝廷的胃口,不能朝廷说要多少就给多少,以此证明广州海商可不怕朝廷,出钱也只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罢了。
张同敞听了这话,只是微微一笑,在众人的注视下沉吟了片刻,然后打出了最后一张牌——威胁。
“本官刚才说了,朝廷面对清兵还是有反抗之力的,大明朝都三百年了,甲申年之后才过去几年呀?积攒了这么多年的底蕴,哪能这么快就消耗殆尽呢?我也不瞒大家,朝廷在两广还有八万大军,在湖广有十万,福建还有三万呢。这些兵马虽说下不了海,但封锁港口、截断商路还是办得到的吧?”
这已然是赤裸裸的威胁了,众人听了,心里无不凛然。
“而且……就在去年十一月,天子亲征福建之时,恩封郑成功将军为右都督、靖虏侯,命其平定福建、浙江、南直隶的抗清军务呢!郑侯爷领旨受封后,还上书表达忠心,主动请战……”
如果说刚才封锁港口、商路的威胁只是让海商们有所顾虑的话,那现在所说的这件事可就令人胆寒了。
对于把大海当作营生手段的海商们来说,郑氏势力在海上的地位那是无人不知啊!在场的海商就没有没和郑氏打过交道、没给郑氏交过“保护费”的,郑氏麾下舰船多达上千艘,兵卒水手数以万计,虽说此前郑芝龙降清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即便如此,那也依旧是大明沿海当之无愧的“海贼王”呀!
要是和郑氏为敌……众人背后不禁冷汗直冒。
要是封锁陆上会让他们损失惨重,那与郑氏为敌可就是在堵他们的命门了呀!
众海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气氛格外沉重,最后还是崔世清经过一番斟酌后发言了。
“要是这样的话,那这一千万两银子,未免也……太多了吧?”
“呵呵,当然不至于让大家出一千万两,况且就算本官开口要,大家也拿不出来呀。我的意思是,无论如何,八十万或者一百万两,诸位总是能拿得出来的吧?”
张同敞缓缓报出了这个价码。
这个要价着实让众人有些意外,当然不是觉得多了,反而是觉得少了,一百万两银子对他们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张同敞却接着说道:
“我的意思是,既然朝廷要设立市舶司,那咱们这事可不能就这么算了,虽说这次向大家派捐的数额不多,但往后可是要开始征税了。从这个月底起,本官会在各个港口、舟船码头设立检计司,统计每日出入的商货,按照三十取一的比例向各家商栈收取税赋,诸位觉得如何?”
众人这才明白他的意思,原来朝廷可不只是想敲一笔钱就了事,而是打算长期设卡征税,细水长流啊。
想明白了这一层,众海商又互相商量起来,张同敞也不发表意见,只是有人向他询问时,他才做出解释。众人足足商讨了半个多时辰,这才推举崔世清出来,向张同敞给出了答复。
海商们同意向朝廷捐献一百万两银子作为“抗清捐饷”,除此之外,也同意市舶司在港口、码头设立检计司,按照三十取一的比例征收关税。但与此同时,既然要开放海禁了,海商们也提出要求,希望朝廷从此不再干涉沿海贸易的运作,并且允许他们在番禺合法收购土地,设立海运货栈、码头。这些行为原本都是得通过些“灰色手段”才能办的,现在随着开海,就都变成合法的了。
双方的谈判就此达成,虽说算不上皆大欢喜,但也不算吃亏。
…………………
“哈哈!朝廷的财政难题这下可算是能缓解了!”
朱由榔和三位辅臣收到张同敞传来的消息后,都兴奋不已,终于有钱了呀!
张同敞不仅带回了一百万两银子这么一大笔巨款,而且还承诺,往后广州每年至少能上交八十万两关税,只多不少呢!
这笔意外之财差点没把朱由榔给砸晕了,之前他派张同敞负责这事的时候,原本想着能弄来五六十万两银子应急就很不错了,哪能想到竟然得到了这么一个聚宝盆啊!
这段日子,他好不容易从府库里挤出四万两银子给郭恪、李景兴,让他们扩编亲军,别的不说,光是每人五两的安家银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前前后后也就扩编了不到五千人而已。
就在朱由榔的国库快要见底的时候,张同敞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出现了,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呀!
朱由榔当即下旨褒扬张同敞,并且在任命他为户部侍郎的同时,加授副都御史衔,赐中奉大夫(从二品)之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