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影评后,我决定再也不看了。
有些影评就像花瓶女影星露出的纤纤玉臂,但仔细一看只看到脱了毛的咯吱窝,没什么意思,只能当做一种休闲而已,连导演看了都要佩服的五体投地“电影是我拍的,但我没有他们这么丰富,这么深刻的思想……他们这么讲,我就像变成了神(窃喜)有了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
就像学生时代的阅读理解一样,非得找出个中心思想,要找当然有的,莫须有嘛。用了蓝色的窗帘就是主人公抑郁的先兆,分别时的回眸便是永别的迹象。不过战场上看照片的落成了俗套,只要看了照片,马上此人就要拜拜了。鲁迅先生那两棵枣树(我家门口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还是枣树)的意义是我孩童时候不能领会的,有人甚至说是鲁迅先生的两个女人带入句子,说表达了矛盾心理,我勒个去!我能体会到的最多是下午有两节课,一节是数学课,另一节也是数学课的孤寂;最多是我有两个女朋友,一个是手,另一个也是手的无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导演未必如此,观众又何必如此,影评家未必不可如此。
“过分”的影评不会消失,伴随在写文创业的大军中,会有更多的前赴后继者,不否定,用仓英嘉措的话权当消遣“世间事,除了生死,哪庄不是闲事”。
举个例子:
女神:睡了吗?
屌丝:天呐,这个时间问我睡了吗?肯定是对我有意思,肯定是看上我了。我要不要向她表白啊?明年结婚会不会太快?婚礼都请谁呢?生几个孩子?先在卖肾买学区房还来得及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