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点时间,读了东野圭吾的这一部赫赫有名的作品,其实对于这本书,很早之前就听说了这本著作,但是当时一直没有去拜读,而且对于东野圭吾先生的书,之前我也只读过他的这个《解忧杂货店》,其他的著作虽然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再去阅读他的相关系列作品,这一次是因为一位朋友推荐,所以就花了点时间,读完了这部著作。
其实对于我而言的话,我一直是觉得就是像这种比较火爆的书籍,我个人一般不会有意识的去阅读,是因为我始终觉得这么多人都去读,那就意味着对他的解读也好,或者说对他的讨论也好,已经足够了,也就是说他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度,相比较那些比较冷冷清清的书籍,他太幸运了。
其次,像这种书籍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而言,他也不难去阅读,至少自己看完之后,能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不像有些这种社科类的书籍比较晦涩难懂,大家就比较的抗拒,不会去有意识的花时间花精力去琢磨。
那么对于我而言的话,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我更倾向于去阅读那些可能比较冷冷清清无人关注的那些优质的社科书籍,还有就是这种人文社科类,就是那种思想性特别强,稍微比较枯燥的一些书籍。
再有就是个人,不懂那种文学的鉴赏,所以说读这种文学作品也无法去做到,像这种所谓的文学形象分析,思想主旨分析,这种情节设计分析等等这些,而且我相信一部这种比较火爆的文学作品,它必然有很多自媒体对其从各个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也就是他已经不知道被阐述过多少次了,我再来阐述,我个人觉得也没什么好阐述的。
不过,这也丝毫不妨碍自己去阅读这样的作品,反正花的时间也只有那么一点儿,然后虽然不懂那种文学形象分析,我也可以去谈谈,我那所谓的那种读后感似的这种评论或者说思考,有人就认为这种方式很low,达不到某种水准,那我也无所谓了,反正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在思考,而不是在听你扯东扯西就OK了。
这算得上是我第1次严格意义上读完的侦探悬疑类的小说,像原来这个也接触过这个福尔摩斯探案集什么之类的,但这个当时也没怎么去读,因为我是觉得这种侦探悬疑类小说的作者,那种情节设计和那种信息的诱导啊,实在太强大了,就是你不管怎么防备,不管怎么去警惕,还是会很容易被带到沟里面去,所以在这种被作者“戏弄”之下,个人会很容易会产生一种自我认知,那就是愚拙。
不过后来想想,反正也不止我一个人愚拙,那也无所谓了。所以,即便我对这个小说文本重要的信息细节,始终保持警惕,始终高度怀疑的情况下,我还是被这本书的作者给带进沟里去了,虽然我在开篇的时候已经预测到了这个受害者可能是日高,但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加害者,居然是引领我们读者进入这个小说文本的这个野野口修。
一般按道理来说,这个理清楚加害者与受害者之后,这个故事脉络应该是比较清晰了,但是没想到这个故事才刚刚展开头绪,围绕着这个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的这种过往展开了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的这种来回交织,这个野野口修就是作者笔下把读者带沟里面去的关键人物,他给这个读者编织了一套看起来十分合理的现实剧情。
比方说这个跟日高的前女友是什么情人关系,这个自己跟日高又是什么好朋友,又发生这种代写的事情,自己是日高的影子写手等等,要是没有这个办案人员加贺,根据这个加害者的表述以及其他证人的表述,还有就是提到的一些关键证据,他们所撰写的小说文本当中的一些细节认证等等这些,再到最后揭示出这个事实的所谓的真相,我估计我自己到最后还会蒙在鼓里。
那那么关于这本书,其他的我就不想多谈,我仅从我个人很有感触的三个角度来简单的聊一聊这本书,第1个角度就是这个虚假信息。在这个小说文本当中这个野野口修他就是给我们读者制造了很多的看起来很合理的虚假信息,那么虽然这个小说文本本身也是虚构的,这个好像没什么好谈的,但是我觉得这一点是如果落在现实生活当中,我觉得很有必要去讨论的。
比如: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这些所谓的这种加害者,实际上也会去编织各种各样的这种看起来合理的信息,去误导那些探案的人,但比起这个更加重要的,我觉得是人的这种虚构杜撰信息的这种能力。
我们可能会凭借着一点点的这种所谓的证据,然后去构建出很多完全不切实际的这种虚假信息,然后去传导给其他人,而其他的人会透过那些所谓的证据被误导,认为他所表达的信息就是完全正确的。这个在这种忽悠大师手中最为突出,我前不久就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短片,就是在讲这样的一件事情,某个这种培训忽悠大师,有时为了佐证自己某个观点,举自己曾经的工作经验例子的时候,出入很大。
在这个课上可能讲自己在这个时间段是干化工厂的,在那个课讲又讲自己在这个时间段是干这个影视行业的,在另外一个课上又讲自己在这种时间段,又是干什么培训行业的,你看这个这些所谓的经验个案,很多都有可能是杜撰虚构出来的。底下的人还觉得这个人经验丰富,很具有这种实操实战的能力,实际上别人哪干过这些事情,就给你虚构出来这样的一些故事,让你信以为真。
第2个角度是校园宝力。这个实际上虽然在书中篇幅不多,但是个人觉得也是蛮重要的一个事情,一个就是这个办案人员,他原来做老师的时候遇到的这种校园宝力的这种事件,这个本来一直被欺负的这个人,有一天鼓起勇气就把这个曾经欺负他的那个人给捅了,还有就是小说里这个人野野口修他在校园的时候,不断被别人欺负,成为别人的这种钱袋,也就别人始终在他拿钱,但是他却还甘心成别人的这种跑腿的小喽啰,而且他还伙同这个欺负他的人去欺负这个日照。
我前面导读过一本书就是《我们为什么被霸凌》,其实谈的就是这种校园暴力的事情,里面有很多真实的故事案例,在这种校园暴力的过程当中,我是觉得人性是被扭曲的,那种残忍的尺度和那种暴虐的手段,实际上你很难想象从一个小孩子身上会表现出来,但是它就是这样发生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被欺负的人,有的就跟这个小说中的这个人物一样。
还有的人呢,就是自己欺负不过比自己强大的人,那么自己就去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还有的人呢,就是在这种环境当中不敢反抗,一直被欺负也不屈服,但是在这种过程当中,酿成了这种怯懦卑微的性格等等,可以说就是在这种校园环境当中,同学之间的这种宝力,这种欺压,给人带来的伤害,我个人觉得是影响深远的,有可能伴随着他的一生。
第3个角度是人格卑劣。直到这个小说快到末尾的时候,由这个办案人员为我们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尤其是把这个人野野口修,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的动机给梳理得清楚,很简单的一点就是贬低对方的人格,并凸显自己的高大人格。
在他们过去的这个经历当中,这个日照,他的这种表现比方说曾经在受到校园欺凌的时候,坚决对抗不屈服,又比方说这个,彼此都有这种写作的梦想,但是对方却好像运气很好,平步青云获得奖,自己却糟糕的一塌糊涂,那心中的这种怨恨嫉妒与日俱增,更何况又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也活不了多久了,那么就开始精心策划这样的一起事件,要毁掉他的这种形象,他的这种人格,并顺便把别人所获得的那些荣誉给攫取过来。
令人感慨的是这个受害者可能到被干掉时,还被蒙在鼓里,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就是这个所谓的朋友,自己对他很不错,很好,自己施加恩惠,对他有恩的这样的一个人,居然笑里藏刀,居然内心对自己充满着这种怨恨和嫉妒,甚至最后把自己给干掉了。
我个人是觉得在日常生活当中这种人还是存在的,或者说还是可以经常遇见的,那么这种人呢,个人是觉得可能在这个小的时候,这种家暴或者说这个校园暴力的时候,那种性格发生的这种扭曲,也就是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或者说对于那些人的看法就是非常极化的,即便你对其很好,也无法去感化他那颗冷酷的内心。
因为对于他而言,他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被抛弃者,而像这种获得了很多的社会资源的人,还对他好,他不会觉得这是一种善意的表达,反倒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他也会觉得,这些东西本来是应该他具备的,但是是被你抢走了,那么内心的这种恶意的念头,像所谓的嫉妒呀,怨恨啊,慢慢的就会累积累积叠加,最后忍无可忍释放出来。
行文至此,已近尾声。对于这本侦探悬疑类的小说,个人比较感兴趣的还是跟这个书的标题相关的就是恶意,就是人的这种恶意怎么形成的,它会怎么样的去慢慢的酝酿,它又会怎么样的去释放出来,我们应该怎样去识别这种具备恶意的人,又该怎样去采取一些策略去规避,或者说与这种恶意的人保持距离,这个我觉得很有意思,可以进一步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