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康僧会:说服东吴两任皇帝,建塔寺、制红糖、翻译经典

康僧会:说服东吴两任皇帝,建塔寺、制红糖、翻译经典

作者: 米花雪豆 | 来源:发表于2022-09-26 12:33 被阅读0次

东汉桓帝、灵帝时期,佛教的传播主要在北方。到了三国时期,一位高僧把佛法传播到了江南,使佛教在江南开花结果。他就是康僧会。

康僧会

一、初入东吴

康僧会的先祖是西域康居国人,但世代居住在古印度。他的父亲经商移居在交趾(大概在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地区)。康僧会十来岁时父母离世,他以非常诚恳的心服孝期满后,就出家当了和尚。他言行严谨,举止优雅,见识广博,做学问非常用功。他不仅精通佛典,也博通儒家经典,对天象、占卜之学也广泛涉猎。康僧会秉承佛旨,来到中国弘扬佛法。于三国东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来到东吴的都城建业(今南京),不住官驿,却自己建造茅屋,开始弘法。吴国人没见过佛教僧侣的形象,觉得十分怪异。官吏为此事上奏东吴的皇帝孙权。孙权说:“当年汉明帝曾经梦见一位神人,号称‘佛’,他的所作所为难道是秉承佛的遗风吗?”于是召见了康僧会。

二、祈求舍利,建塔寺供奉

孙权问康僧会,佛有什么灵验之处。康僧会答:“佛涅槃已过千年,但佛的遗骨舍利,神耀绝伦。当年阿育王为佛骨舍利造宝塔,有八万四千之数。”孙权对他说:“如果能得到舍利,我便为此造塔。如果你说的是假的,按照国法处置。”

康僧会请求以七天为期限,他和学生们说:“弘法能否成功在此一举,须虔诚祈求,否则没有退路。”于是大家在静室的几案上放置铜瓶,斋戒上香,至诚向佛祈求。七天过去了,瓶中毫无舍利的痕迹。

康僧会请求延期七天,还是如此,又延期了七天。在孙权就要失去耐心,准备给他定罪的时候,康僧会对学生们说:“舍利一定会降临的,如果我们没有感应之力,何须国法处置,我们应当就此死去!”到了约定期限日,五更时分,突然瓶中铿然有声,康僧会上前查看,瓶中果然有舍利!次日早晨,康僧会送呈孙权,舍利发出强烈的五色光彩,非常夺目。大家看到舍利无不称奇。孙权执瓶,将舍利倒在铜盘上,舍利竟然将铜盘穿透击碎。孙权惊叹道:“这真是世间罕见的祥瑞!”康僧会禀告:“舍利不怕火烧,金刚之杵也不能击碎。”孙权下令实验。康僧会起誓道:“愿苍生泽被佛法,愿佛再现威灵!”于是把舍利放在铁砧和铁杵之间,命大力士使劲击打,砧和杵都出现凹陷,但舍利丝毫无损。孙权大为叹服,为之建造佛塔和佛寺。因为初次在东吴建造佛寺,所以命名为建初寺。并将佛寺所在地命名为佛陀里。自此在江南地区,佛教开始兴盛起来。

建初寺

三、屡次劝告昏君孙皓

等到性情昏暴的孙皓(孙权之孙)即位,开始大毁佛寺。大臣们劝道:“康僧会感动祥瑞,创建佛寺,现在轻易毁去,只怕今后悔之不及。”孙皓于是派能言善辩的张昱到寺中和康僧会对峙。

面对张昱的诘问,康僧会针锋相对地回应,两人从早上一直辩论到晚上,张昱都没法难倒康僧会。张昱只好告退,康僧会送他到门口,寺院旁刚好在进行祭祀活动,张昱讥讽道:“既然佛法已经广行于天下,为什么这些人离寺院这么近,还不接受教化(不信佛而搞祭祀的迷信活动)呢?”康僧会不慌不忙地回答:“雷声震破山峦,耳聋的人却听不见,难道是因为声音小吗?如果是通达事理的人,即使相隔万重山也能遥相呼应。如果自身昏昧聋聩,即使近在咫尺也无法领会。”张昱自叹不如,回去和孙皓禀告说:“康僧会才智过人,不是我能猜度的,请皇上明鉴。”

孙皓召集朝中贤人,用马车接来康僧会。孙皓问:“佛教说因果,那么什么是善报,什么是恶报呢?”康僧会答:“《易经》上说‘积善余庆’,《诗经》上咏‘求福不回(求福不以邪道)’,这些虽然是儒家的经典格言,也是佛教的训诫。”孙皓又说:“既然如此,儒家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那还需要佛教做什么?”康僧会答:“儒家只是稍稍表明了浅显的事理,佛教则周全地阐明了隐微深刻的道理。比如作恶会堕入苦地受苦,行善会升入天宫享受快乐。以这样的理论来劝善止恶,不是很深刻吗?”孙皓无话可说。

孙皓虽然接触了佛法,但是他昏昧暴躁的本性并没有改变多少。有一次,士兵在修整园林时挖出一尊金质佛像,孙皓竟然命人把佛像摆在污秽处,以污水浇灌,以此取笑为乐。不久他就身体疼痛异常。占卜的大臣说,这是触怒了一位大神所致。孙皓只好到各个宗庙去祈福,也不见好转。一位宫女早先已经皈依佛教,问孙皓:“陛下有没有到佛寺求福?”孙皓问:“佛是大神吗?”宫女答:“佛正是大神。”听懂了宫女的意思,孙皓命宫女奉迎佛像到大殿之上,用调了香料的热水反复将佛像洗了十几遍,焚香祷告,以示忏悔。孙皓的疼痛才有所减轻。他派人把康僧会请来,询问患病的缘由,康僧会一一分析,孙皓才接受佛法,还受了五戒。十日后,孙皓的病就痊愈了。孙皓于是宣告宫中,让他们尊崇佛教。但因为孙皓本性凶残粗陋,很难领悟佛法真意,康僧会只是叙说一些因果之事,对他加以引导。

四、制糖护生

关于康僧会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三国时期的上海,还是个不起眼的渔村,过着男人出海捕鱼,女人持家的清贫日子。康僧会到了上海,建立龙华寺弘法。他发现这里的渔民出海常遇恶劣天气,因为缺医少药,渔民生活十分困苦。

康僧会

当地山上有一种植物很像甘蔗,康僧会就采集了一些回寺,按照古印度经典所记载的方法造出了红糖。他还在龙华寺附近建造了一个专门制作红糖的作坊,传授红糖制作工艺,信徒自愿参与制糖。由于红糖对人体大有裨益,康僧会根据佛教“护佑众生”的理念,给这个作坊取名为“护生堂”。康僧会又创造性地在红糖中添加人们日常食用的姜、葱白、胡椒、红枣等配料,熬制出一些功效更为显著的红糖品种,分给当地的渔民。男人出海时身边带着姜、葱白熬制的红糖,用以抵御海上的风雨;女人在家饮用红枣、胡椒熬制的红糖,用来补益身体。人们在“护生堂”的护佑下,安居乐业,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五、翻译经典

康僧会在建初寺翻译出不少佛教经典,比如《六度集经》八卷、《旧杂譬喻经》二卷,现均存。他曾为《安般守意》《法镜》《道树》三经作注,并为前二经作序。其中能体现其佛教思想的,是他编译的《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共八卷,按照大乘菩萨的“六度”分为六章。将儒家推崇的仁、孝等品格,融入佛本生故事中,塑造佛陀的仁君形象,是一种佛教本土化的新尝试。

到了天纪四年(公元280年)四月,孙皓投降晋朝,同年九月康僧会因病去世。

相关文章

  • 康僧会:说服东吴两任皇帝,建塔寺、制红糖、翻译经典

    东汉桓帝、灵帝时期,佛教的传播主要在北方。到了三国时期,一位高僧把佛法传播到了江南,使佛教在江南开花结果。他就是康...

  • 金庸笔下的招式,在这里传了三百年

    麻蓬十三太保传统拳术丨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林泉寺,称为南少林寺,并令十三...

  • 西安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大慈恩寺内标志性建筑,因寺建塔。 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废。 唐贞...

  • 佛历•康生会的禅学

    康僧会翻译的经典有《阿难念弥经》《镜面王经》《察微王经》《梵皇王经》等,但最重要的是叙述释迦牟尼前世故事的《六度集...

  • 大元敕建泗州普照禪寺靈瑞塔碑

    大元敕建泗州普照禪寺靈瑞塔碑 翰林學士承旨光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 史臣趙孟頫...

  • 237、释僧饶

    释僧饶,建康人。出家后,住在白马寺。擅长书信写作与杂技,而以诵经闻名于世,响调优游,和雅哀亮,与当时的道综齐...

  • 242、释僧辩

    释僧辩,俗姓吴,建康人。出家后住在安乐寺。年轻时好读经,跟昙迁、法畅二位法师学习。开始效法老师的经文读法,晚年...

  • 20200507第八天打卡

    第八天打卡 今日思考: 为何梁武帝建寺供僧而无有功德呢? 背景:梁武帝问达摩:“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

  • 预警灾难的金鸡被偷,日本商人百万购遗骸,他们该拒绝吗?

    ​唐朝时期,山东淄博有座宏伟的僧会寺,里面耸立着一座石塔,因为石塔共有九层,也被称为九级塔。传言此塔已经修建了八百...

  • 足下知吾心乐否也

    破黄祖,走曹操, 都建康,分三国,陵蒋山, 生子当如孙仲谋! 康会僧越南来拜权, 述佛经,请佛舍利子, 其利可断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僧会:说服东吴两任皇帝,建塔寺、制红糖、翻译经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ot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