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亲常常和我玩猜谜语的游戏。有一次出了一个谜面:“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我猜了半天,一直猜到午饭时间都猜不出来,父亲便叫我去拿来碗筷先吃饭,我拿起筷子灵感突现,于是脱口而出“是筷子”,父亲微笑着点了点头,摸了摸我的小脑袋。
长大了,喜欢读唐诗宋词,读到宋代女诗人朱淑贞的《咏箸》,顿悟这首诗原来就是父亲给我出的那个谜面。
一双筷子天天伴随着我尝遍粗茶淡饭、山珍海味,尝遍人世间的甜酸苦辣,伴随着我慢慢长大,慢慢变老。如今我常常手握筷子思绪万千,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筷子伴随我一生一世,但我真正认识它了吗?了解它前世今生了吗?了解它的内涵及存在价值了吗?”答案是没有。我觉得我很对不起筷子,我必须对它进行深入的探究。
何谓筷子呢?筷子,古称箸,中国人(汉族文化圈民众)吃饭必备工具,它一般用竹子、木材等材料制作,构造是一双两根,具有挟、挑、拨、拌、扒等功能,轻灵方便,是外国人刀叉等吃饭用具不能比拟的。
筷子的名称是怎样来的呢?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国粹,它的发展演化同中国历史一样悠久绵长。古籍《韩非子•喻老》记载有一句“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至少证明商朝时期筷子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当时人们已经会用象牙来制作筷子了,由此可推那用竹子和木材来制作的筷子历史就更远久了。至于后来人们把“箸”称之为“筷子”,其起源是明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当时因吴中地区讳“箸”与“住”同音,对行船不利,便改称为“快儿”,后来人们加上竹头,就成了“筷”,便一直延用到现在。
制作筷子有没有标准呢?有的。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眼、耳、鼻、舌、身、意。这很好是表达了人类的生理心理需求,反映了人性本质基础以及人间生活的情趣和基本色彩。而筷子的型状标准即是大头方小头圆,象征天圆地方,方形属坤卦,圆形为乾卦,乾坤之象尽现。而筷子小头圆为入口属乾卦,亁为天,这就是民以食为天的由来。而筷子的大头方为坤卦,坤为地,象征脚踏实地要稳定。故上方,便于持执;下圆,便于使用。“持方行圆”,既有太极的精髓,也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使用筷子正确方法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忽视了,使用筷子很不标准,常被长辈批评。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筷子在使用过程当中,有诸多禁忌: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摆放在饭碗的右侧。
而用餐中,一是不可以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二是不可以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三是不可以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四是不可以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或在菜盘扒拉,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五是不可以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摆放在饭碗的正中。
小小筷子,裹含着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滋味,蕴育着趣味无穷的民族文化,反映出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真是小筷子,大智慧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