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

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

作者: 维也纳冰咖啡 | 来源:发表于2021-02-24 08:09 被阅读0次

    孩子天真的面孔、可爱的笑容,给家庭带来无尽的快乐,但是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各种行为也会让父母感受到迷茫和不知所措,比如说:为什么孩子脾气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为什么孩子在家里说一不二,一出门就担小、敏感?为什么孩子任性?孩子一切行为的背后都有原因,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模仿学习在孩子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父母是孩子行为的榜样,是模仿的对象。如果在谴责孩子问题的时候,家长也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比如,你是否也脾气暴躁,是否也比较强势,是否也不爱和别人打招呼等等。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家长应该先修正自己,通过自己成长带动孩子成长。

    因此,家长朋友们要谨记一句话“孩子越是有偏差行为,我们越要审视自己的言行。因为我们自己,我们和伴侣的关系和互动都在影响孩子。”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以下行为来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为你架起走入孩子内心的桥梁 帮助你建立和睦的亲子关系。

    一、哭泣:

    哭泣行为是问题表面化的结果。它是孩子因为痛苦、生气、委屈或者愿望不能实现时,情绪外泄的表现形式。小婴儿的哭泣是在表达自己的生理需要,幼儿的哭泣多是心理愿望的受挫。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家长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面对小婴儿的哭泣,家长应给予及时的关注和满足,有助于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建立起良好的亲子依恋。

    针对幼儿的哭泣,很多家长会给于安慰,说“别哭了”,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哭泣表示反感和不耐烦,其实这样的应对都是不恰当的。哭是一种情绪,情绪是一种能量。因此家长看到孩子哭泣,首先同理孩子的感受,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理解同情,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其次应该关心的是他哭泣的原因和心情。切莫用大道理去批评或无视孩子的感情,家长接受孩子的情感,孩子心情舒畅,慢慢改掉爱哭的习惯。

    二、撒谎

    很多家长都特别反感孩子撒谎,也会使用一些手段来避免孩子的撒谎行为的发生。比如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撒谎的孩子鼻子长”。

    下面我们借助“狼来了”这个小故事,来看一看孩子撒谎背后的原因。古时候山上住着一户人家,家境贫困。他家有三个孩子,老大学习好,老二很能干,因此父母经常表扬老大和老二,唯独很少关注老三。老三经常上山放羊,和羊在一起时感觉很温暖。但是回到家面对优秀的哥哥们,经常感觉很失落。有一天,他也在想,我 也想个办法让父母关注我。于是,在一次放羊的时候,老三一个 念头涌上心间,大声的喊“狼来了”。听到老三的呼救,亲人和邻居们着急麻慌的赶上来,母亲跑在最前面,一把抱住老三问这问那,老三感觉很温暖很好。过了一段时间后,老三放羊的时候,又开始喊“狼来了”,母亲照旧很着急的赶上来,老三发现被亲人关心的感觉很好,尝到了甜头。但是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当他呼救的时候,家人和邻居们都认为他又是在无理取闹,最后很不幸被狼吃掉了。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会发现,老三撒谎并不是一种严重的道德行为,它只是自己的一个愿望,可悲的是他的这种愿望谎话被没有被家长及时教育和引导,反而给予了强化,促使这种行为不断出现。因此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孩子撒谎行为与道德行为是两码事, 幼儿大部分谎言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不属于真正的谎言,不至于发展成性质恶劣的小偷行为。因此,针对孩子的说谎行为,一方面家长的反应不应过于激烈,因为孩子撒谎行为与道德行为是两码事。另一方面应给予适度的教育和引导,不是不恰当的强化。因此古语“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外,三岁左右的孩子随着想象力的发展,不能很好的分清楚现实和想象,有时候的话语会掺杂愿望和想象的成分。

    三、逆反

    2、3岁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有了自己的主张,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规范会对孩子进行限制,偏偏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能力拐弯抹角,因此就会有“故意作对”之嫌。

    针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首先应该了解此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看待孩子的行为,也能大大缓解自身愤怒和无奈的负性情绪。家长情绪平和才能对孩子做出恰当的决定。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面对逆反的孩子,暴躁和无力感的家长。

    其次具体事件需要讲究策略,不要“我说你听”来训导孩子,而应该以宽恕、尊重为主。父母要坚持底线,没时间迂回,当下的强硬阻止成为应对,事后讲清道理,让孩子了解父母也是会生气的,让孩子明白行为都是有限度的。

    然后,游戏是幼儿阶段的主导活动,根据孩子的特点,采用一些方法教育孩子,比如欲擒故纵、君子协定、比赛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精力充沛,本我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能完全的实现延迟满足。比如晚上玩的起兴就不想睡觉,针对这种场景,家长不要以权威命令和管教孩子。即使命令孩子 “快睡”,事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不断催促引发家长情绪,另一方面还让孩子觉得家长暴躁。因此家长要学会适度投降,和孩子商量,允许他再玩5-15分钟,玩完后就必须睡觉,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管理、时间观念。

    最后利用孩子的叛逆心理来个正话反说,声东击西。例如孩子挑食,可以准备好多食物,父母一边吃,一边故意说“真好吃,我们都吃完,可不能让宝宝吃。”听了这话,宝宝会抢着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uj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