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助手和我说有没有稿件要发,我想来说说最近关于沟通的一些体会,最近一直沉浸在各种游戏化的学习中,对沟通有一些体会可以聊聊。
首先是黄宇鹏老师推荐的跳出盒子,这个游戏是以跨部门沟通为背景的,在游戏过程中,以跳出盒子为目标,来进行沟通的体验。游戏中,如果两次走入了双方不能相互理解的盒子,那么游戏结束,在游戏的过程中还需要找到两次镜子,就是对方对你的评价(多数是负面的),你也刚好是这样想的。
这一游戏,最终我们小组是以失败告终,但是正因为如此,给我的感受反而非常的深刻,在走入盒子的那一瞬间,有一种无法沟通的挫败感。当自己在盒子里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对外的能量,觉得不被理解的而产生的对抗,反而导致各种沟通受挫,如果自己无法察觉情绪,那么就只能受困在盒子之中,一筹莫展。
所以从这个游戏中我感受,要更好的沟通,就需要察觉自己的情绪,感受到情绪的同时,离跳出盒子,更好的沟通就更近一步了。
再接下来就是今天接触熊敏老师带领的团体沙盘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和另外5位小伙伴需要一起完成一个探险主题的沙盘,并命名这幅作品。在一开始的过程中不进行交流,每个人都只是按自己对探险的理解,轮流放置模型,合作完成一个沙盘。在这一过程中,两位秦皇岛来的小伙伴在游戏的开始,就放置了我很多不能理解的东西,比如说“金字塔(目标)边上的沙堆里埋下蜈蚣”,“面对探险者的狼匹”,“离探险者几步之遥的死神”,因为这些东西在我的感觉中都是负面的东西,为什么要人为的加入到沙盘中来?如果给我多几次修改沙盘机会,那么我可能会把他们放下的“困难”因子一一拿走。
然而在最后的故事描述中,也正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探险者的故事才变得精彩,在小伙伴的解读下,故事才得以展开,最后的happyend才又欢乐又有价值。如果我真得进行了任性修改,那么故事的精彩程度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在这个游戏中,我感受到:在不了解他人意图的情况下,任何揣测都是自己的投射,不理解的时候,更需要无条件的接纳,因为那无法理解的部分可能就是他人的价值所在,也同时是自己无法触及到的亮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