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非暴力,也就是不引起对抗性。
沟通是为了了解,而不是引起对抗的,所以作者起名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主要包含4个要素:
观察:基于现象,行为事实的描述,而不是自己的猜想,评论
感受:当下的心情和感受,例如难过,生气等
需求:感受背后的需求(希望得到满足的),例如我希望你能健健康康;因为我比较注重卫生,安静的学习环境等
请求:越具体的请求,越能得到响应,例如:你可以去理发吗?
沟通的一个大前提和关键:
全身心去倾听:听别人讲话时,不要急着给建议、安慰、同情等,先用疑问的语句了解对方的观察、感受,从而了解对方的需求。
关于”爱自己“:
不说“应该”“不得不”“必须”等词语,而是“我选择这样做”等,对自己负责也包括对自己的选择,行为,结果负责,接受都不过分苛责自己,找到改善的方案才是目标。
【段落摘抄】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
(当自己不确认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时,有助于我们更准确获知)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的避免暴力,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同时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注意:你所说的是事实吗?还是个人的感受和评论而已)
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生闷气最不值当,不明白说清楚,别人很难获知你的需求)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的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他看重亲密关系。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自己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我把注意力放在了他现在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婚姻中最常见,看见丈夫不高兴了,不是去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他当下需要的什么没有得到满足)
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我们还会发现他不高兴是因为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想要的。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无需责备自己。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专注。与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她,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责备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惩罚的痛苦当中。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
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的倾听,但无需责备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