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像记忆
影像记忆·通麦天险,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坟场

影像记忆·通麦天险,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坟场

作者: 冯晓晖 | 来源:发表于2020-09-21 19:32 被阅读0次

    ​2014年7月,2016年7月,西藏林芝市波密县。

    中国当代(49年以后)公路发展史中,曾经最危险的路段在哪里?

    显然这个问题不会有标准答案。地震后通往汶川的路最危险,烂透了乡道县道数也数不清,很多道路到了某个季节就无法通行,路都封了,还谈什么危险。

    若是问在所有国道中,战略意义极为重要,通行量很大,事故万千,死人无数,却在几十年里无法改善的路段是哪一条,答案就只有一个:川藏南线上的通麦天险,它的另一个名字更令人战栗——通麦坟场。

    在这条路上,事故是每天都要发生的,被大石头砸瘪、冲出山路掉进帕隆藏布江(见下图)司空见惯。走这条路若是赶着半夜没车溜过去——代价是可能掉江里——只要半个多小时,白天用三四个小时是运气好,运气不好堵几天,倒霉那就按星期或者月份计算。

    第一次到通麦前在藏区转悠了一个月,各式各样的烂路都见识过,已经理解天路之难。因为水泥柏油都扛不住高原冻土,藏区新修的道路从来都是第一年挺好,第二年坑坑洼洼,第三年稀烂,就只能永不停歇地修补下去。

    不过我还是不能理解,为何通麦就从来没被修好过,它一直是川藏南线的肠阻梗,年年上新闻。

    通麦路段是跨越帕隆藏布江的通麦大桥和排龙大桥中间的14公里,其中最堵塞的仅3.4公里。到了这里就明白,什么是天险,就是上天设定好的,几乎无法克服的险阻。

    通麦天险由几个要命的条件构成。首先这里有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只要遇到风雨天气,落石塌方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无数路过的车辆就是这么轰隆哐当……

    其次,这里是川藏线过康定后海拔最低的地方,只有2000米左右。藏区的路,最怕的是海拔低。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将通麦滋润得郁郁葱葱,山顶的雪水不停的流淌下来,江水在山下蒸腾,山体被浸泡得松松垮垮,就像是一只从水里捞出来的馒头。请问,如何在一只烂馒头上雕花?

    板块运动、土质疏松等等使得沿着陡峭山崖开辟的道路无法硬化加固,再好的路面也扛不住石头砸,路这边山体垮塌,路那边路基崩溃,道路每年都在变动。

    怎么办?只有将就着,能对付通车就行。所以通麦路段宽的只能两车勉强并行,狭窄之处只有三米左右。

    由于这是川藏南线的必经之路,所有的货车、客车、轿车等等都只能在这条泥巴路上碾过,路程太长又没法单向通行,如何解决会车问题,就只有交给司机乘客处理。

    通麦路段没有交警,一般情况下也没法救援,通行只有靠互相避让、协作和帮助,冒失就是找死,按喇叭当然没用,司机伸出脑袋看距离,乘客下来吆喝比划,若是遇到动力不足,那就男男女女一起踩着泥巴推车。

    你过不来,我也过不去,不是你我的问题,你我后面还有一望无际的车在排队呢。由于错车是如此困难,骑行的人也只能老老实实跟在后面吃油烟,谁也不敢见缝插针。

    笔者在《青藏公路,头顶着天》一文中写过,任何轿车都能从青藏线进出,普通轿车走川藏可以不?也可以,但看看这种路,若是小排量手动挡真会累死,开过去准备换离合器片吧。

    这条天险为什么会吞噬那么多生命?毕竟以前经济不发达,也没有那么多游客。如果你了解上世纪国产汽车的质量,尤其是在糟糕透顶的刹车、离合系统就能明白了。当年那种破解放,不提也罢。

    我第一次走通麦也没觉得可怕,毕竟汽车品质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天险留给我更深的印象,是无政府状态下人们彼此的协作精神,就如很多灾难片中表现的那样。

    其实,什么车、什么技术都能过通麦,就算是熄火抛锚,大家也能帮你修好甚至推过去。我前面那一位老兄,驾驶技术已经达到了你让他方向盘打左他一定打右的特级水平,沿着靠江一侧开那么久也没冲下去。技术不重要,听人指挥就成。

    通麦天险是否无解?当然不是,技术在提高,有钱什么都好办。15个亿砸在这条天下第一险上,等到我两年后再来到通麦,看着眼前的隧道目瞪口呆,这就是通麦?这就是昔日恐怖的飞石崖?旁边那条窄窄的土路就是我当年走过的天险?

    中国第一公路坟场就这么消失了,消失的好,等到成都到拉萨的高速全程打通后,开着老头乐都能进藏。然而,后来的人们,是否还能体会到自驾西藏带来的挑战与乐趣?

    原创图文,谢绝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像记忆·通麦天险,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坟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xb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