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精简。
拖延,人人都有,它几乎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在的社会太卷啦,我们不但要跟人之间竞争,还要跟智能竞争,即使现在我们脚边躺平了一片,被智能淘汰了一片,我们前面还是有很多人比我们跑的快,跑的远,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不会感到满足,甚至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做事拖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种是心理问题的拖延症,另一种就是作为社会现象的拖延症。
说实话,我是一个非常果敢的人,我自己好奇又冲动,遇到问题喜欢积极主动的去解决,不过我的想法有时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就会削减我下次的热情,我就不会去冲到第一个去解决问题,我会默默的思考,找到更好的答案。
长此以往,我就会做事情时,选择靠后,后来发现自己的观点很对,别人的观点还不如自己,不过事情还是进行的很好,这是因为在执行的过程中,大家又一起做了改进,这对我来说,就会有压力。
这种心理是和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挫折和创伤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这些经历,因为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就会让人同时产生焦虑、抑郁甚至成瘾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比拖延还可怕,它会严重到影响到我们,甚至是毁灭性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交良友,和优秀的人同行,这不但让我们更自信,就是做错事情她们会告诉你正确的做法,还有在她们身上你会学到正确做人做事的本真的样子。
第二种就是社会现象的拖延症,这能让我们心安理得,既然人人都有,我们也不例外。
在《弹性习惯》中,告诉我们,其实习惯可分为三个等级,普通、良好、优秀,我们可以在这三个习惯中来回切换。
对于拖延,以不耽误事为界限,这种拖延没有给带来不好影响的,可以让自己拖延一会,先让子弹飞会,但要有时限。
规避这两种拖延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去做,不要只停留在想上,把一切罪责都推给拖延为自己免责。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的认知无时无刻不再刷新,碎片化的信息俘获这我们的注意力,减弱了我们的思考能力,让我们有些眼花缭乱,陷入一种诱惑和冲突之中。
我们的情绪脑喜欢避难趋易,会被现实的诱惑所吸引,这时我们的情绪就会占上风,不过我们理智脑就会有前瞻的眼观,为将来着想,这两种思维就会发生冲突,情绪闹战胜就会产生拖延,就是这样。
还有就是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会产生拖延,压力和动力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压力大会让人逃避,压力小会不起作用。
压力太大的人,会“习得性无助”,这是因为她被压垮了,没有了对抗的勇气。学会管理自己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能避免拖延。
有一个我们都没想到的问题,就是有拖延症人和她们上进心有很大关系,好多拖延症患者中都是完美主义者,她们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甚至到一种追求极致的刻意心理,当然,这种情况不能把所有的完美主义者都包括进去,达到目标的人也大有人在,没到达到的也不一定就是拖延症患者,而是那种没达到标准对自己不容忍的人,怕自己的希望落空而选择拖延逃避现实中的问题。
最后一点,就是孤独也会造成拖延。
这也是我这些年的痛苦,自从我离开了家,我单身匹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孤身一人,周围的人几乎都是封闭式的,我没有沟通和交流的人,而且因为生活环境不一样,她们对我的非常排斥,她们不相信我说的话,认为生活不可能是那样,她们只相信自己的生活观念,并认为自己最好,别人说的都是不可能的。
很长的时间都是这样,最欣慰的是,我有了自己独处的时间,我可以安心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书。
在《拆掉思维的墙》一书中,我被古典老师的洞察力深深的折服了,这墙被我撞到了,我拆不掉别人的墙,我只能给自己搭梯子,让自己站的更高点。
孤独带来的拖延有一个最致命的伤,在不爱你人的眼里,你做什么都不对,这种孤立会让自己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信仰,最后连自己意志力也丧失了,不再对生活抱有好感,甚至颓废,这才是最可怕的。
面对这种拖延一定要多读书,多出去走走,你会发现生活是这样的美好,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羡慕你,你拥有好些人没有的东西—你的一切(包括你大把的时间),这就是你的财富。
不要畏惧,心有所想就为之努力,只管去做,尽心尽力。
以上这是阅读《只管去做》写给五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的感悟,要相信自己。
写在最后:
我们之所以拖延,就是我们会给自己贴标签,完成任务就是好的,完美的、成功的,不按时完成任务就是失败的、堕落的、颓废的,其实我们可以重新定义这些,允许自己做好也允许自己做不好,在长度上方向不变,一直前进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