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除了需要家长改变原有的观念,尊重儿童人格,同时改变教育侧重点,将人格培养提升到重要的高度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作为父母,要使子女的人格健康发展,就要注意营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家庭气氛是一种很微妙的教育力量,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实际上,它比父母有意识地教育更容易对儿童人格形成的产生影响。
在冲突型家庭中,各个成员关系紧张,情绪容易激动,动不动剑拔弩张,发生激烈矛盾。生活在冲突性家庭中,孩子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错误认为依靠吵架、暴力、冷战等来达到目的,孩子容易形成混乱、粗暴等性格。
而与此相反,离散型家庭中几乎不发生矛盾,成员间彼此之间漠不关心,你做什么事情都和别人无关。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儿童,从来没有看到过父母发怒,一旦自己有情绪想发怒的时候就容易产生罪责感,形成压抑的性格。
和谐型家庭中,各个成员关系亲密,会发生摩擦,但在大家统一思想后,很快能解决并达到统一。生活在偶尔发生摩擦的家庭中的小孩,因为见过父母互相争执又彼此和好的过程,一般能够适度发泄自己的情绪,形成开放型的性格。在这么多家庭气氛中,和谐型家庭气氛最有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
二、为儿童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哲学家罗素说过:“慈祥的父母造成过于放任的环境,缺少亲情的父母则造成压制本能的环境。唯有同龄人才能在自由竞争和平等合作的氛围中为本能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自尊而不专横,小心谨慎而不奴颜婢膝等品性,最好在与同等人的交往中习得。”
家长在处理孩子各种问题时,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很少听从儿童的意见。家长和儿童的关系并不平等,儿童基本处于被支配,被安排的境地。
而与同伴之间,儿童就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去接触相互冲突的观点和解释,有机会去协商和讨论多种观念,有机会去决定是对同伴让步还是拒绝。
相互平等、尊重这些概念皆来自于同伴关系。儿童发展亲密关系最早可从一岁开始,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伙伴之间的亲密关系对于他们的自信至关重要。在同伴的互动之间,孩子学得更多。
所以,家长应该为孩子多创造交流沟通的机会,如定期和有同龄儿童的家庭聚餐,鼓励儿童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玩,设法创设良好的集体环境,使孩子在和小朋友的交往中培养团结友爱、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自然发展出社会兴趣。
第三点:孩子的健全人格不是独立的,而是和家长本身的成长同步的,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是家长的必修课。
很多家长在热衷于教育孩子的同时,并不重视自身人格修养的提升。普遍存在这样的观念,只要求孩子如何,而不重视自己本身怎样。
现代社会人们的竞争压力增大,如果家长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压力,非但不能对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可能还会对孩子形成恶劣的影响。
经常在各种媒体上见到,家长在工作上一不顺心,回家对孩子看不过眼,横挑鼻子竖挑眼。还有家长甚至拿孩子当出气筒,非打即骂,这对于处于人格发展关键时期,毫无辨识力的儿童来说,伤害尤其大。
家长还要注重学习,经常进行自我教育。当今世界,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并且迅速更新,只有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不断对自己进行教育,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游刃有余,对于家长来说,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满足教育子女的需要。
现在知识、信息的获取渠道大大地拓宽了,家长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渠道非常多,可以通过读书、上网、听讲座、请专家等等多种途径,学习人格教育的相关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
孩子健全的人格不是从天而降,需要家长在多方面注意,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且不断学习各种教育知识,才能在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敬请关注人格教育系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