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说心里怎么想,总之,想做个小结吧。
时间还是过的有那么点快,感觉明明不是很久,已经是4月中旬了。2018年的4月,有那么点胶着吧,或者说,有那么点乱。
我实在,没有脸自称设计师的,因为,没这个底气,连科班出身都不算,只能算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混蛋小子吧。查了查资料,算是得到一丝的慰藉吧——当代的UI设计师,绝大部分都是后期自学的,那些工业设计平面设计专业的,虽说也算是转型,跨度也没有我更夸张吧。
自己的胆子,着实大了那么一点。
还是,踏实些好吧。
确实,任性。确实任性。
为什么不读研呢?都这么问我。可是,我没能够给自己找到读研的理由。
只能说,我学不下去了,或者说,我不想接着这么做下去。
不喜欢这个专业?只能说不讨厌,但是从头开始,回到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八成还是会走IT,最开始是天真的想科技报国,后来的动力,应该是——想成为一名极客吧。
但是,对设计的渴望,就好似是我血液里不安分的烙印,除不去,压不下。
为什么要去MIT?因为MIT媒体实验室是集合设计师、程序员、科学家于一体的媒体实验室。为什么想去新加坡?因为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对于设计的重视。
血液里蠢蠢欲动的基因,让我格外彷徨。
有些emmmm,放不下吧,因为自己的成绩着实不差,不读研着实可惜,就很胶着,很胶着。要不要放弃?即便转型,也不后悔罢,毕竟自己慎重的认真走过了自己的大学四年,无论如何,我可以坦率的说,我是合格的互联网人,有着发展的眼光,和敏锐的市场观察力,以及独到的见解,大胆的未来展望。感谢陈祝明老师的教诲,“未来到了你跟前你才发现吗?”
当我真正意识到读研是做什么的时候,说实话,我真的坐不下去了,沦为论文的奴隶,不堪忍受,在母校,亦不能忍之。无论如何,背离了我想成为的那种人,毫不犹豫的说,是对创造性思维的抹杀,但愿是我偏见了。
尽管如此,费曼的灵魂依旧是我所欣赏的。
即将一个新的开始,愿君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