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你要不要来吃苹果?”
没有回应……
我的天,我简直不能相信我看到了什么!她拿着我的口红在床上“画画”,这场面就是一部恐怖片。
我强忍着怒火,先把她抱出去洗干净,又收拾床单,打扫卫生,忙完怒火更盛。
前天,她把我的唇膜一盒全都抠完了。昨天,又把护手霜挤了一整件衣服。
一想到这些,我简直就要跑到门口去拿棍子了。
古人不是云:“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吗?
我已经忍够了三天,难道还忍到她揭瓦?
好家伙,让我来痛快的揍你一顿吧……
我们按下暂停键,先看看孩子老是犯错的原因吧。
1.她不知道自己在犯错
孩子对于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很小的孩子是用嘴去感受,所以我们会看到小孩子拿到什么都往嘴里放,其实是他们在感受。
而我们大人不知所以,就一把夺走,说这么脏你怎么就是要吃呢。
再后来孩子长大一些,手脚更加协调。除了孩子本身的玩具以外,他们还会接触到很多日常用品。
通常是大人一不注意,就被他们拿到了手里。拿到以后怎么办呢?开始“造”。
我们看见一样东西,就会知道这东西是干嘛的,能吃还是能用,这在成年人的心里有个数。
可孩子不知道啊,他们既不识字,又没有常识,有的只是本能。
本能驱使着他们去探索这个东西的秘密,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孩子很快乐,很专注,智力也在悄无声息的飞速发育。
但不好的就是,他们手里的东西十有八九会报废。
有一句话我很赞同:孩子的智力发育不是从课本里习得的,而是从游戏中。
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在搞破坏,而他们只是以为自己在玩游戏。
哪怕造成了许多要我们去收拾的烂摊子,他们其实也是无辜的“肇事者”。
2她在找存在感
有一些孩子,年纪稍大,比如五六岁往上,这个时候他们大多是知道自己在犯错的,那为什么还犯呢?因为他们需要一样东西——存在感。
既然知道是错就一定知道会被罚,就算是惹爸妈不高兴,起码也让他们注意到自己。
这样的孩子,大多家里兄弟姐妹较多,或是父母偏心哪一个孩子,又或者是父母太忙没空管孩子。
他们长期缺少爱,就会故意给身边的人制造一些麻烦来引起注意。
以前我有一个邻居,那个小男孩从两岁开始就是奶奶照顾,孩子十分机灵,总是看他眼睛骨碌碌的转,一会儿一个主意。
男孩的奶奶平常很忙,好多次都是趁孩子睡着偷偷的出去干活。门是锁死的,经常听小男孩醒来就一直哭,哭很久。
那个孩子长期处于奶奶忽然就不见了的状态,于是出了名的捣蛋。
每次见他脸上都有伤,不是磕着脸就是碰着腿了,有一次从楼梯上滚下来摔的鼻青脸肿。
他总是在奶奶干活的时候去捣乱,奶奶择菜他把盆摔烂,奶奶把衣服折好他马上上去踩几脚,奶奶喊他洗脸
总之他不是被骂就是被打,但就算这样也丝毫没有变化。
从前那个小男孩十分惹人怜爱,长着大大的眼睛,睫毛又浓又密,皮肤白皙嘴巴甜。
是一个家庭的错误照顾方式把他变成了一个“捣蛋鬼”。
他不停的捣乱,不停的犯错,只是在找存在感,来填补他安全感的缺失。
他们的情感缺失会导致很多后果,捣乱是一种,还有的孩子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大喊大叫。
那可能是因为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情绪,他们常常压抑,于是以另一种方式发泄出来。
这样的孩子并非不知自己在惹大人不高兴,他们也许是故意的。他们不是不害怕惩罚,而是内心太空虚。
3大人没有处理好之前的错误
如果上一个例子中的孩子是捣乱,那么这一次我要说的这种,是作对。
捣乱和作对是两个概念。捣乱只是让事情进行的不那么顺利,而作对则可能是破坏这个事情,不要进行。
与大人作对,在我们眼里,也是犯错的一种。
这样的孩子可能还小,小学生年龄,也有可能已经进入青春期,已经有逆反心理。
会产生这种情况,大多是家长们在孩子小的时候犯错,就没有很好的处理。
孩子犯错,没有了解背后的原因,一味指责。还有一个是压抑了孩子的爱好和天性。
孩子感到不被理解,不被重视,于是对父母产生恨意。
而这类父母是最冤枉的,因为他们并非不关心孩子,而是用错了方式。
我们写作常被告诉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教育也是一样的,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多去思考孩子真的想要什么,他们这样做是在表达什么。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化解矛盾,而不是用我们想当然的方式去压抑他们的想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说到:“儿童的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都印象深刻。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没有哪一次错误是白犯的,即使同样的错误,每一次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
从心里去接受孩子的成长就是伴随着许多错误的,才能真正给予孩子宽容和理解。
孩子的性格一点一点在与我们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变化。
如果他们偏激、爱捣乱、不听话,家长们也许该想想自己之前处理他们犯错误的方式是不是有所改进。
对他们多些耐心,多些理解,用更好的教育方式浇灌出一个更灿烂的祖国花朵。
让我们按下播放键,如果文首的“我”知道了这些事情,还会去拿棍子吗?
我是有一天,96年二胎宝妈。阅读与写作,每天成长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