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形势逼人,其实形势出自《孙子兵法》;形和势是两种情况,分为形篇和势篇,今天我们专看势篇。
《孙子兵法》第五为兵势篇,用势造势,出奇制胜;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相生。
“兵势篇”中的势,是“地形篇”中形(军事实力)的表现。势就是在军事实力基础上,在战场上实际表现出来的能力。形是运动的物质,势是物质的运动。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
意思是说,通常而言,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这属于军队的编制问题;指挥大部队作战如同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这属于指挥号令的问题;整个部队遭受敌人的进攻而没有溃败,这属于“奇正”的战术变化问题;对敌人所实施的打击,如同以石击卵一样,这属于避实就虚原则的正确运用问题。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这段话意思是,一般的作战,总能以正兵合战,用奇兵取胜(正奇,古兵法术语;指常规作战和特殊作战)。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如天地运行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息。终而复始,就像日月的运行;去而复来,如同四季的更替。滋味不过五样,然而五味的变化,却是不可尝尽的。
作战的方式方法不过奇正两种,可奇正的变化,却永远未可穷尽。奇正之间的相互转化,就像顺着圆环旋绕似的,无始无终,又有谁能穷尽它呢?
01 奇正相生,奇正转化。
奇正相生,即以正兵挡敌,以奇兵取胜。
奇正是循环变化的,正变为奇,奇变为正;奇正相生相变,正中有奇,奇中有正。
古今兵家用兵,善用奇正之术,方能克敌制胜。
公元前478年,吴越两国的笠泽之战,正是越王勾践运用先奇后正的战术,才击败吴国军队。
这一年,越国趁吴国连年征战,国内空虚之机,发兵讨伐,两军对峙于笠泽一带。勾践先是命士兵在阵地两翼鸣鼓佯攻,引得吴军兵分两路后,乘机率主力隐蔽渡过笠泽,出其不意攻击吴军薄弱之处,迫使吴军溃逃,然后乘势追击,三战皆捷,取得了灭吴的决定性胜利。
运用奇正之术,关键要根据战局的变化灵活处置,不拘泥于一格。
东汉时,羌族侵犯武都,虞诩奉命率兵3000征讨羌兵。当汉军抵达崤谷关时,发现羌军已有准备。虞诩设计突破崤谷,率部日夜兼程,每天日行百里。
宿营时,又令官兵每人造两个锅灶,逐日递增。紧随其后的羌兵,发现汉军锅灶一天天增加,以为虞诩救兵已到,不敢贸然出兵。虞诩摆脱了追击,顺利进军武都,解除了武都之围。
战国时,孙膑用减灶计胜庞涓,五百年后,虞诩却反其道而行之,用增灶法退敌取胜。一个减灶,一个增灶,做法完全相反,都能克敌制胜。
正所谓:法有定论,兵无常形。奇正之法,变化无穷,灵活运用,皆能稳操胜券。
02 出奇制胜,正合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出奇制胜,是“兵势篇”中提出的重要作战原则。善于出奇的人,其变化就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像江河那样永不枯竭。
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奇即用兵的变化。
出奇制胜,用奇谋奇招,出其不意,战胜对手。
汉代井陉之战,韩信以寡敌众,战胜20万之众的赵军,靠的是背水列阵,正是用的兵家之奇招;飞将军李广率20余奇兵与匈奴大军遭遇能脱身,靠的是不慌不忙,以假乱真,使匈奴误以为诱兵而不敢出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和日军在一个太平洋岛上展开争夺战。由于日军在岛上修建大片的地堡群,这些地堡异常坚固,使美军进攻受阻,美军指挥官一筹莫展。
一位参谋献计:假若封锁住日本人地堡的通道,我们就能成功。第二天,美军停止无效的炮火攻击,出动大量坦克改装的推土机,把搅拌好的快速凝结水泥推向日军地堡群。地堡里的日本人还没醒悟过来,就被堵住所有通道,没多久全都窒息而亡。
出奇制胜是《孙子兵法》中最生动、最富创造性的内容之一,指进攻行动上的突然性,“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在现代的商业中,出奇制胜作为一种竞争谋略,常常也被广泛应用,并往往能取得惊人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