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的人由于直觉敏锐,观察力强,经常会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这在一些情况下是好事,但在人际交往中,对于别人的一言一行过于敏感,会导致产生过多联想,在能量低的情况下,产生的联想往往是负面性质。
我主动跟她打招呼,她会不会不理我?
他这么说/这样做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对我不满?
我刚刚说的那句话是不是表述方式有点问题,对方会不会多想?
我刚刚的发言大家没什么反应,是不是我说得太差了?
……
这些就是内向高敏感人常常遇到的困境之一:害怕主动社交,总是担心自己主动接近别人的时候得不到欢迎,于是难以鼓起勇气迈出这一步。希望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可和喜欢,却总能够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别人不喜欢不认可自己的情况,于是觉得整个人被否定。这也是内向高敏感人往往选择被动社交的原因——我们以此来避免不安全感:是对方来接近我的,我占据的是主动的、优势的地位,不用面对被别人拒绝的痛苦。
但是身为社会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人),尤其是步入工作以后,我们不仅要经常去认识、接触新同事,也许还要应对各种接待客户、团建聚会、工作讨论、当众演讲等情境,再内向的人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主动社交。
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叫做自我实现预言,顾名思义,就是使自己的预期成真的预言。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尝试主动社交之前会有那么多内心戏:高敏感人往往倾向于预想别人的负面反馈,或是把别人不带感情色彩甚至积极的反馈通过强大的联想能力想象成负面或不友善的。然后在心里对自己说,看吧,我就知道结果不会好,别人不会喜欢我的,果然是这样。于是再也不敢轻易地迈出下一步。
“想那么多干嘛,做就是了”、“多大点事啊,不要这么在意”、“别那么消极,要往积极的方面想”这种话我看到、听到过太多次。对于我来说,这种轻飘飘的鸡汤在实战中基本派不上用场。道理谁都懂,做不到就没用。
直到现在,我也不敢说我自己能够完全应对各种社交场合,但是多年来屡败屡战,总能够总结出一点经验教训。我的经验其实很简单,就两步。
第一,做好心理准备。我本身是一个反应没那么快的人,加上谨慎、顾虑比较多,说话、做事之前我经常需要做好准备,或者起码考虑一下。如果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我什么都不考虑就去做了,结果往往一团糟;在跟人交流的时候我如果没经大脑脱口而出一句不是那么合适的话,即使对方不在意,过后我也会长时间地后悔或自责。
我经常使用一种方式,后来我发现它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防御性悲观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在做一件事之前,先降低期望,预测消极后果,并在心里做好前瞻性的相应防范措施。在主动与人沟通之前,我会先想象对方不感兴趣或者有反对意见的情形,然后在心里制定一些可以采取的补救方法。如果想不到办法补救,那么我会衡量这次沟通失败我能否接受。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之前,我会预想别人可能提出的反对意见,然后在心里想好回应或者解释的方式。
这样一来,我对可能发生的各种负面结果有所准备,内心的焦虑会由此大大减少,而由于期望值降低,在实战时会更淡定,经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反馈。如果确实产生不利后果,我也不会深受打击手足无措,一是因为已经想好了应对方法,二是即使应对不了我也清楚我尽力了,问心无愧,吸取经验教训,下次做得更好就好。
不要小看“问心无愧”这四个字的力量,它会让你在很大程度上摆脱焦虑和后悔:当你害怕失败却没做好准备,所以才会焦虑;当你没做准备却无法面对失败的结果,所以才会后悔。
不过这种防御方式由于经常在头脑中反复设想和预演,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也是我以前经常会在一天中几次觉得能量降低的原因之一。但是对于我来说,即使不进行前瞻性预演,我仍然会在潜意识里不断担心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消耗的能量也不会少,同时焦虑感会大大增加。所以,高敏感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看这种方式对自己是否合适。
第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之后,更要在行动上做好准备。对于高敏感人来说,即使提前做好了牛逼强大的心理设定,行动力跟不上的话很容易就会被打回原形。如果你像我一样不是临场发挥型选手,更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因为高敏感人比起其他人来讲,一旦遭遇挫折和打击,恢复起来要慢很多,甚至有时会钻牛角尖,很难走出来。所以,想主动和别人亲近的,提前观察一下对方,想点可能聊得起来的话题;要当众发言的,不仅要打好腹稿,也要做好口头演习;希望得到别人支持的,更要想好能说服别人的理由——“我觉得这样是对的”并不是一个好的理由。
我们对于主动社交产生焦虑,有时是因为我们虽然意识上产生负面联想,但是在潜意识里,我们却抱着过高的期许或者设定:我主动接近他,他应该就会欢迎我;我在团队里发言,大家应该就会积极响应;我请人家帮忙,他应该就会热心地帮助我,等等等等。意识和潜意识不统一,焦虑感就随之产生。高敏感者潜意识中产生这样的期许是完全正常的,因为我们期待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就是我们通常对待别人的方式:真诚善良、有求必应、支持和理解。但是人和人是不同的。就像我们有时无法理解别人怎么能心这么大,说话这么冲,行事这么不拘小节,别人也很难理解我们为什么会想这么多,这么胆怯谨慎,一件小事也能这样纠结、难以释怀。高敏感人的同理心和移情能力是极具优势的天赋,但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人,否则可能会迎来一次次的失望。
同时,与社会普遍鼓励和宣扬的“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这种理念相反,我的建议是,对于高敏感人而言,一定不要勉强自己急着去做那些你明知道自己搞不定的事情。跨出舒适区是可以的,不过一定要建立在自己的能量有稳定提升,对延展区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对于将要挑战的事情,你更多地感到兴奋和期待,而不仅仅是焦虑和害怕。当你的感觉与此相反的时候,你可能直接把自己拖到了恐慌区,拔苗助长的结果就是过强的自我消耗,即使有所得,也不一定能够弥补自己过多的付出。
可能有人会觉得,至于这样草木皆兵吗,把自己搞得多累啊。我想说的是,对于高敏感人来讲,应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甚至大部分事情,本身就要比其他人艰难。我曾经因为这样的不平而陷入长时间的纠结,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能像别人那样轻松简单地面对生活,为什么要达成一个目标,我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甚至成倍的心力。直到后来我终于接纳了自己的高敏感特质,我也才终于接纳了现实。就像很多年前史铁生写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我无法逃避事实,那么我就必须面对它,接受它,努力在这个命运的大框架下尽我所能地去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