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同学为了鼓励大家的写作积极性,搬出了南怀谨先生来,说人一呼一吸叫做一念,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有八万四千烦恼,即有八万四千话题可写。八万四千烦恼是真,八万四千话题可就非常考量一个人的思考能力了。不过不管有多少烦恼,还是有多少话题,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八万四千问》这本书。当时买这本书起因于梁同学,买来后发现还是要有一定的佛学功底的人或许更能明其深意。今天重新把书打开,发现里面连基础的笔痕都没有留下,更不用说相关批注了,可见当时的自己涉世多么浅显。
第一问:关于修心和修行
在如今这个各行各业内卷疯狂的情况下,修心和修行显得犹为重要。做为个体我们是否可以不被卷进去或者少卷进去?书中仁波切告诉我们心可以被调伏,因为心能够被影响,这或许是我们能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我们可以用它来做试验。例如,即使你很喜欢喝酒,只要足够努力去控制,总能做到一两个晚上不喝。实际上这证明了你可以逆心而行或者顺心而为,那意味着心是可被训练的,可被调伏的。这可应用于我们的烦恼、我们关于朋友和敌人的观念,以及其他概念。所以我们的嗔恨、僵硬的心识、关于敌人的概念等等,都是训练的副产品,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心训练得仁爱、善良而慈悲。修心的本质,或者说修心的目标,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
我们或许有很多种修心的方法,在佛教中也就是本书的作者看来,能够应用得最实用的修心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让我们的心变得调柔,另外一种方法要复杂得多,它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心调柔,还要让心看见真相,但是我们的心真的不想看见那真相,所以为此需要所有的闻思和修行的训练。
关于调柔的关键是必须学会专注,长时间的专注。作者让我们现在可以看自己的脚趾,尝试看着它两分钟以上,并且真正地专注于它。如果我们能每天坚持这样做,我们的心就会变得像是可以被揉捏成面条的生面团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