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私想鲁迅》

作者: da5882e4211f | 来源:发表于2017-11-12 07:31 被阅读4次

            一提到鲁迅,浮现在人脑海中的是《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鲁迅的影响是博大的,但主要的影响却在民间。又有多少人在品读他、仰视他、讴歌他,但那只是精英文人的词语,似乎看不到民间的色调。当看到眼前的这本《私想鲁迅》 时,就让我眼睛一亮。这是一本特别的书,作者是一名画家,从鲁迅本人的视角带着草根者流的调子,  书的文字和图画蕴着野气。不同于以往的关于鲁迅的言说,这里没有学究腔,甚少作态,皆为心灵之语。

        翻开这本书,作者带你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木色的纸质,散发着油墨的清香,会让你产生一种错位之感。在五十年代,在文革中,甚至在十年代,鲁迅几乎是一种文化符号,至高无上,等同党文化。而如今,在网络与微博的汪洋中,鲁迅的符号已然难以寻觅,而渐渐变成了那个革命时代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摇摇欲坠…而在此书中,鲁迅终于不再是符号和象征,而有可能成为他自己,至少,逐渐恢复他的复杂感。

            作者刘春杰,他是农民的孩子。他在文革末年的经历,是艰难到手的馒头与鲁迅的小册子。直到1992年,他才能以五倍于月薪的钱,买到鲁迅全集。私下里去琢磨他,画他,刻他,浸泡在鲁迅的魅影中,兀自“私想”。他的木刻连带着对鲁迅的情思,文与画相互照应,都是最原始的感觉,有虎虎的生气。他行文俏皮、灵动,刻刀锋利而略带温婉。那些文字和图像,都很得鲁夫子的妙意,又带有自己的苦心。一个孤独的行走者和远去的灵魂对话,就这样有趣的展开了。

    书中对鲁迅的称谓很有意思,随和而亲切。并不是一种精神的仰视,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与一个老人的对话,有时候不免越界,但都是趣味的流溢。想起学界对鲁迅的刻板的陈述,未尝不在疏离着研究对象,反不及此书这么有温度了。那些绘画都有深意,构图与线条是忤逆于传统的,是生命对存在的一种冥想。全书分为三章:一、他还不是鲁迅,二、他已经是鲁迅了,三、他已经不是真正鲁迅了。其间写家事、人事、文事,都一反旧俗,有幽默的意味。这让我想起王朔与王小波,绝不正襟危坐,以戏谑之笔,写己身之苦乐,剥掉鲁迅身上的尘土,对本事、逸闻、传说一一道来,令人想起茶馆里的谈天,乐趣与真心具在,反思和玄想共舞。

    作者的木刻甚有功夫,适度的夸张里有幽微的苦意,可说是情思万种。所说、所画,都是没有被污染过的原始的感受,乃一种豆棚闲话的余音,与读者的距离是近的。作者对鲁迅肖像的处理,有点鲁老夫子在《故事新编》中塑造古人的样子,并非原始的移植乃夸张、变形的表现,一反模式化的写真,几乎篇篇有奇思,不重复,有忧戚,带温情。反雅之雅,反美之美,就这样奇妙的展示在期间。

    十多年前某期《新周刊》主题封面,便横着醒目的两行字:我们想骂的人,鲁迅早就骂过了。这是多么沮丧的痛语,似在宣称我们何以无可作为。今日的读者可以选择许许多多的作者,对自己的位,选择鲁迅,并当真忠实于这选择的人,大大减少了。作者刘春杰说:我刻木刻就如同信徒参禅、打坐、诵经,我虔诚地刻,这些日积月累的图像就是我的经文,这些装订成册的刻本就是我的经书。我由衷地希望,鲁迅先生也将随着我的私想,开始新的行程去繁华京城的书店,也去偏远地方的小店。只要地球爆炸的那个预言没有实现,书籍就会永存于世间,一如只要人类存在,思想就会闪耀光芒。

    读《私想鲁迅》
    读《私想鲁迅》
    读《私想鲁迅》 读《私想鲁迅》 读《私想鲁迅》
    读《私想鲁迅》 读《私想鲁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私想鲁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jg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