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读了佐藤学教授的几本书,对学习共同体有了初步的感受,倾听、协作、深度学习,这些词语不时会我在脑海中跳出来。可是,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上究竟是怎样呈现的,本质的学习如何发生?这是自己来上海之前最大的问号。通过参加第三届学习共同体峰会,观摩课堂教学,获得一种直观的感受,可以说这是内心最大的期待。
在日常的课堂观察当中,常常会看到很多看似精彩的课堂。比如说,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授课行云流水,学生听课十分认真;比如说课堂上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师生一问一答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比如说教师安排的小组讨论,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整个课堂一片沸腾,师生合作愉快。
但是,这样的课堂又让人生疑。究竟是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是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在热闹纷乱的课堂上,我们的学习生真的是在学习吗?争先恐后的说,与耐心安静的倾听,到底那一个更为重要?学习的本质是这个样子吗,是否真实的发生了?看似美好的课堂,为什么会有表演的感觉,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怀疑终归怀疑。十分遗憾的是,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教学的日常。
8日上午,听了上海建平实验中学程春雨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课题是《皇帝的新装》。我们几乎每个人从小都读过这篇童话,耳熟能详,孩子们也不例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这节课上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味道?对教师来说,这肯定是一种挑战。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和自己阅读的不同,如果说这是一段旅程的话,如何让学生觉得“不枉此行”,能有较大收获,就更加不容易。
程老师的课堂是从自己的新衣服开始的。这样引入新课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是却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我选定的观察对象是坐在旁边的一个男生。程老师开始阅读学生提交上来的预习作业,就是对课文的复述,我发现这个男生没有什么动作,程老师要求在学习单上做好记录,可是这个男生连一个字都没有写。我突然有一种预感 ,这个孩子可能并不喜欢在这个周日来上这节课,或者他对这篇课文不感兴趣,或者他本来就是一个不愿意主动学习的学生。
在阅读学生的叙述之后,程老师抓住了两个词语,分别是“诚实”和“爱慕虚荣”,从课文内容来看,两者各有侧重,正是引发思维的开端,于是生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同一个故事,会有不同的结论?这个时候,旁边的男生好像还没有进入状态,好像在听与不听之间徘徊。
下一个引出的话题就是童话和寓言的区别。当学生开始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这个男生开始慢慢写下了几个词语。这些词语一方面来自其他同学的发言,但有些是他自己想出来,主要有这样几个,针对孩子的、虚拟的、简单易懂,等等。这个男生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就成了对童话的一个定义。后来,他把这句话写到了教室前面的黑板上。很明显,这个男生正在慢慢进入学习状态,真正的学习开始发生。
当教师再次提出问题,这个时候,这个男生主动地举起了手,想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机会没有得到,有其他同学回答了这个问题。虽然有小小的遗憾,这个男生并不在意,还是一直在关注,关注老师的提问,关注其他学生的回答,一直在倾听。当然,当学生在倾听的时候,我只能从他眼神的移动来判断,其内心是怎样的,究竟是真的在学习,在思考,还是神游于课堂之外,在想其它的问题,就无从知晓。也许,这就是儿童的秘密。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90分钟的课堂还是有点儿长。到了课堂的后期,我旁边整个小组的学习似乎都不在状态。这时候,我开始有点儿怀疑,这样一节课究竟是高效的,还是低效率的?因为从完成的学习任务来说,学习量并不大,似乎与耗费的时间并不等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课堂上的问题十分具有挑战性,对于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说,解决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的答案是真正来自于学生,甚至问题本身也是来自于学生,而不是教师讲授给学生的。这也许就是协作探究学习和我们传统课堂的区别吧。
我们常常说到“等待”这个词。但是,我们教育所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等待的精神。尤其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当我们的教学进展发生问题的时候,教师总是急不可待的把答案告诉学生。或者是不断地追问,追问的目的就是为了回到问题的标准答案上。甚至我们不抛给学生任何问题,所谓的上课,就是把一个一个的知识给学生灌下去。对比来看,这样的课堂可能更成问题。因为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只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所有的教学目标,经不起推敲,仅仅是停留在展示屏上。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也没有真正的进入到学习当中,也就是说,学习并没有真正的发生,或者说只在表面上发生了。
可以说这节课算不上十分理想,和我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听了这节课,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反倒让我心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但是,当我开始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却忽然想到,也许这却是真实的课堂,我们所见到的,也是真实的学生状态。
完美是一种诱惑,之所以成为诱惑,因为我们所在的世界不存在完美。社会如此,教育更是这样。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他们的学习状态千差万别,这种差别也会表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在我们以教师为主角的课堂上,这样的问题会以隐蔽的状态存在,或者师生事先达成默契,共同参与这样的表演,呈现出最完美的课堂,于是在表面上,我们反倒是看不出问题的。当真实的学习来临,在真正的学习状态当中,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不完美就会表现出来,学习的困惑和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这种差别就会显露出来。
在课后的交流中,程春雨老师说,不要把学习共同体当做一种神话,当成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这样的事情真正做起来很艰难,但是非常有意义。我想,所有的改革都是这样的。
不要急,慢慢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