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救安庆,李秀成取江浙,谁的方案更高明
1860年初,李秀成从浦口出发,书信皖南各路将领前来商议军务,却得不到回应。十几天后,李秀成从杭州返回,再一次书信皖南将领,这时大家都相信“围魏救赵”方案能成功,便纷纷来建平开会。
建平会议,李秀成与李世贤、杨辅清、黄文金、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等将领达成一致,并分工合作,一起杀向江南大营。
陈玉成得知情况,也率兵从安徽赶来。此时,太平军主力云集,而江南大营的兵马有一半被调往杭州、湖州,大营兵力不足,结果被摧毁。
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清军损失很大,和春自缢,张国梁落水而亡,南方八旗和绿营元气大伤,对太平天国不再构成挑战。
江南大营覆没,京师暂时安全,太平天国内部对进军方向有了争论,究竟该往哪个地方发展?其中,陈玉成主张救援安庆,先消灭湘军;李秀成希望东征,夺取江浙。
陈玉成、李秀成是后起之秀,也是太平天国的顶梁柱,都立下赫赫战功,能力也非常强悍。那么,他们的方案,谁更高明呢?
单纯看历史经验,不考虑当时实际情况,陈玉成无疑是对的。
中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殊,西高东低,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如此,在双方军事斗争中,能否掌握长江中上游,往往决定这战争的胜败。
三国鼎立,终究由司马家来统一。280年,西晋征讨东吴,主力从西往东打,王濬的水师横扫吴军,杜预又夺取江陵,吴主孙皓只能投降。
隋朝统一天下,最后一战是消灭“南朝陈”,也是从西部、北方出兵,顺着长江往下打,陈后主束手就擒。
宋朝统一江南,以及元朝灭南宋,西部军团都是主力。后来,朱元璋也是先消灭长江中游的陈友谅,然后再东征张士诚,最后北伐、南征一起,建立大明江山。
历史的经验表明,对江南王朝而言,能否控制长江中游,关系到王朝的命运。
太平天国时期,八旗、绿营整体实力不如太平军,而湘军则是劲敌。
曾国藩、胡林翼制定出一套方案:实行“堡垒战术”,沿着长江东征,一步步消灭太平军。如此,湘军的主力,几乎都在长江中游,并重点攻打安庆。
陈玉成认为,湘军能打仗,且安庆是天京的门户,要想拯救太平天国,必须先救援安庆,保住西面门户。如果能击败湘军,就可以乘胜西征,重新占领两湖。
不考虑其他因素,只看陈玉成的战略规划,救援安庆确实没有错。但是,现实却行不通,太平军没有救援安庆的资本,达不到预期目标。
湘军实行“堡垒战术”,进行围点打援,主要目的不是夺取对方城池,而是消灭太平军的有生力量。
湘军之所以如此自信,原因不外乎三点。首先,湘军拥有水师优势,可以凭借清朝的国力打持久战、消耗战,且不担心后勤被截断。
再则,太平军水师不行,不可能冲破湘军水师防线,给沿江城市运送物资。
最后,太平天国实行“封地制”,基地就是诸侯的根,他们一定会救援,即便前面危机重重,知道湘军“围点打援”目的,也非要闯一闯。
湘军的自信,也就是太平军的不足。陈玉成救援安庆,请问拿什么来救?
湘军围困安庆,外部是水师、骑兵掩护,并构筑多道防线,遍布堡垒。如此,太平军想要把物资运送入城,就必须要强攻第一防线,这也是一场消耗战。
消耗战,太平天国显然吃不消。太平天国战争期间,许多重大战役,都是在太平天国的辖区内进行,社会生产遭破坏,经济萧条,岂能支撑起消耗呢?
再则,太平军攻坚能力比较弱,尤其是两广出来的老兵比较少,陈玉成也没足够资本与湘军硬拼。
陈玉成号称十万雄兵,精锐老兵也就几千人,主要是刘玱琳部。至于两淮招募而来的骑兵,战斗力还可以,但意志力不行,也谈不上忠诚,否则陈玉成被俘虏之后,他们就不会立刻投降苗沛霖。
直接救援安庆不行,西征武昌,迫使湘军回援方案,是否可能呢?答案是,难度比较大。
西征武昌,胡林翼一定会回来,因为他是湖北巡抚,不能让省城有问题。
但是,湘军并非只有胡林翼一路,还有曾国藩。再则,没有水师协助,太平军也拿不下武昌,湘军只需多调遣一些兵马入城,足以确保安全。
陈玉成、李秀成攻打武昌,一时半会也无法破城。此时,也许湘军早就拿下了安庆,且乘着长江下游没啥太平军,立刻杀向南京,太平天国估计提前灭亡。
救援安庆没有错,先占领长江中上游是对的,问题是此时的太平军做不到,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这一战略计划。
相对而言,李秀成就比较理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陈玉成的方案,与之前杨秀清时代的作战计划没啥区别。
杨秀清第一摧毁江南大营后,也是重点西征武昌,分兵作战。结果呢?秦日纲兵力不足,没能乘胜消灭清军残部,双方在丹阳、金坛对峙,后来清军还能重新组建江南大营。
石达开西征,也是兵力不足,且湘军采取“堡垒战术”,也进展不顺利。天京事变之前,石达开在湖北已经几个月,就是破不了蒋益澧的防线,更别说去攻打直接围城的李续宾部了。
李秀成很清醒,他知道太平军的弱点所在:两线作战,没有水师,且士兵战斗力整体不高,很难与湘军硬拼。想要获胜,只能另想办法,夺取江浙才是关键。
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出了自己为何一定要夺取江浙的原因。首先,江浙距离南京很近,且江南大营已经奄奄一息,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再则,江浙经济富庶,还有许多通商口岸,可以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组建一支劲旅以及专业化舰队,这是获胜的关键。
李秀成的设想是,拿下江浙之后,训练一支精锐,以及购买数百艘铁甲船。接下来,陆军从长江两岸西征,舰队走中路,方可横扫湘军,从而夺取长江中游,达到中兴的目标。
从李秀成的方案可看出,他不是不想夺取长江中游,而是条件不允许。李秀成希望先拿下江浙,再进行西征,结束两线作战的同时,也增强对湘军的优势,确保作战胜利。
李秀成的方案,无疑比陈玉成更加高明,无奈时运不济。列强支持清朝,李秀成再次陷入两线作战局面,来江浙与天京之间来回奔波,力不从心。
即便困难重重,四处受敌,李秀成还能在安庆陷落后继续支撑数年,且多次击败清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