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争吵,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彼此的爱。只不过,这份爱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像我对你一样。”
徐伊万终于释然了,他主动撤回了对妻子张璐的商业打压,正式对他们之间的婚姻放手,他说:“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我会记住你给过我的所有的美好,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我衷心地祝福你!”
因为他终于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虽然婚姻已无可挽回,但对于他未来的人生,相信一定不算太晚。
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我想这正是《囧妈》想要传达,并让观众思考的问题。
看完《囧妈》,我感触最深的,是卢小花和徐伊万“相爱相杀”的亲子关系,和并不美满的亲密关系。而事实上,这两种关系的状态其实归咎于一个共同的原因:
徐伊万的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影响,决定了他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模式和结果。
“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这句话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张璐坚定地要放弃他们的婚姻时,发出的灵魂拷问:
在北京到莫斯科的k3国际列车上,面对母亲无间断“投食”、间歇性催生……徐伊万万般无奈:
“你看看,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你心里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你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那个你想象中的儿子。
母亲却不以为然,“你不是我儿子,谁是我儿子?”
她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儿子已经四十几岁了,可在她眼里仍是个孩子,她事无巨细地照料是为了儿子的身体健康和身材管理,她对儿子婚姻和生育的干涉是因为“爱”,她理直气壮:“我是你妈呀,我不管你谁管你?”
“他过得不幸福,难道我就幸福了吗?”
因为妈妈的过度控制和干预,伊万的父亲活得很压抑,他和伊万母亲的婚姻不幸福
影片中,并没有出现伊万父亲的形象,而是通过伊万失控爆发后,对母亲的极端控诉,以及雪林中母亲伤心地说起往事,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强势控制的妻子、一个由压抑到愤怒的丈夫和一个惊惶无知的孩子组成的悲剧家庭。
“我知道我爸为什么要喝酒了,就是因为你什么都管着他,管着他吃管着他喝,管他怎么穿衣服,管他交朋友。他就是因为太压抑,他觉得他不自由不幸福。”
“他是被你气死的。”
妻子不顾丈夫的尊严和感受,冲到他工作的单位,对着喇叭向所有人宣布:你们不要跟他喝酒、不要到我们家里来、不要跟他交朋友……
丈夫酒后泄愤砸碎了家里的东西,还打伤了妻子。考了100分的孩子满心欢喜回到家,看到满屋狼藉,心疼地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我来保护你。”
就是这句话,让这位母亲认定:“我这一辈子,就是为你而活着。”
当一位母亲,把自己余生的目标完全锁定在孩子身上,注定母子俩都无法活成最好的自己,悲剧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控制型的性格,会通过家庭教育(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传承给下一代吗?
答案是肯定的。
成年的伊万,一方面疯狂地逃离着母亲的掌控,另一方面却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不知不觉活成了母亲的样子。
母亲以爱为名,实际是希望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她得到一个若即若离的亲子关系。
丈夫又从自己的母亲那习得了相同的“爱的模式”,他想牢牢抓住妻子,挽回婚姻,越努力越不幸。
现实生活中,我见过活生生的例子。
我老家有个姨妈,在外做生意算盘得得贼精,对内家务井井有条,还做得一手好菜。感觉她总用使不完的劲儿,她对孩子事无巨细,宠爱备至。要是少唠叨一些,简直就是小孩子眼中完美的母亲。
小时候我很羡慕表妹总有吃不完的好东西,穿不完的漂亮衣服,直到高中,她从没扫过地,更不要说洗衣服了。
表妹学习好,可是话不多,也和父母不太亲近。表妹上高中时,姨妈还不定期检查表妹的书包、偷看日记。有一次被她翻到了一封所谓“情书”,姨妈不顾劝阻冲进学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警告了那位男同学,据说还使用了很多羞辱性的词汇。
从那以后,本来学习优异的表妹成绩突然一落千丈。高考志愿填了一个北方城市的二本院校,她如愿以偿地远走高飞。
毕业后,表妹不顾姨妈的要求,固执地留在了北方,两年后又到了上海工作。
“我都三十几岁了,她还每天给我打电话,当我的天气预报,甚至告诉我今天应该穿哪件大衣,搭配哪条裤子,围哪条围巾才最合适。我真的是受够了。”当年我问她为什么非要离家那么远,她这样回答我。
后来表妹结婚了,前年过年时见到她,她追着三岁的女儿喂饭,不断试图给孩子添加衣物,生怕孩子饿了冷了。眼睛警惕地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半小时时间她能打断孩子四次,“别摸那个,脏!”,“别跑,危险!”,“妞妞快回来,不要跟那野蛮孩子一起玩。”……
她的先生稍有质疑,便被她白眼噎回去:“闭嘴!你懂什么?我还不是为她好!”
她现在分明就是姨妈当年的样子,毫无二致。
今年她离婚了,姨妈老泪纵横:“到底是因为什么呀?囡囡,你别伤心,我去找那个浑蛋算账。”
表妹突然大吼一声:“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的妈,我才这么不幸福”。
不幸的婚姻,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吗?
父母的婚恋观和婚姻模式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曾在网上看到一组问答——
问:你从父母的婚姻里学到了什么?
答:不结婚!
虽然孩子不是婚姻关系的直接构成者,但孩子随时都在观察、感知着父母的婚姻状态,等他们长大了,会以此为基础形成自己的家庭观、婚姻观。
在各种分析婚姻危机的说法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之所以年轻人的婚姻容易出各种问题,是因为他们的“原生家庭”就有各种问题。
所谓“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原指个体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包括主要养育人(不一定是亲生父母)、兄弟姐妹等,它是个体最初所在的社会单位,通常是亲生或养父母家庭。
在一些人看来,过往,中国人的婚姻质量就普遍不算高,很多婚姻并不是情投意合的结果。因此屏幕上反映出轨、中年危机的内容特别多。
而这些“原生家庭”的婚姻危机,会传导到下一代。有一种说法甚至叫做“原生家庭轮回魔咒”,说父辈的婚姻模式,会被下一代人所继承。
我们只要和原生家庭和解,就能打破“魔咒”
1.自我觉知:我从原生家庭(强势母亲)传承的哪些特质,成为了家庭幸福的绊脚石?
强势母亲四大惯常行为:
①必须要听母亲的,凡事母亲说了算;
②严密监视小孩的一举一动,对其行踪和行为了如指掌;
③小孩的一切活动得向她汇报,必要时行为前还需得到许可;
④对小孩的生活盲目指点,横加干涉,无端操纵其公、私生活。
反求诸己,以上占了几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与原生家庭(强势母亲)和解
列车上,娜塔莎鼓励伊万:“你敢不敢对你的妈妈说出你的心里话。”
伊万犹豫良久,“我不敢。”
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不理解,起源于不沟通,或者沟通不彻底、不坦诚。
妈妈又一次“强行喂食”事件,让伊万忍无可忍:“我刚才跟你说我不喝,你听到了吗?如果你每次问我喝不喝的时候,我回答你不喝,然后你心里又认定了我一定要喝的话,你又何必要问我喝不喝呢?”
“你疯啦!你怎么可以和妈妈这么讲话呀?”
“对,我今天就是要大声说出我的心里话……”这番话尖刻伤人,令卢小花悲痛欲绝,愤而下车暴走。
当伊万在雪林里找到默然呆坐的母亲,她道出了伊万所不了解的往事。
“这些事,你从没跟我说过啊!”伊万心生愧疚。
“我知道了,虽然你是我的儿子,但你也有你自己的人生啊,我管你管多了,对不起。”
母子俩终于握手言和。
因此,与原生家庭和解的关键点:大声说出你的心里话。
实在无法当面说出口,就打个电话,或写一封家书吧!
影片末尾,他通过一条微信,与张璐和解了!
3.与自己和解:原谅自己、修正自己
通过与亲人的和解、与过去和解,实现与自己的和解。
伊万最后给张璐的微信:
我把一切都给我妈讲了,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那种感觉真好。
写在最后:
我们,既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原生家庭施加给我们的不好,就由我们自己化解掉,到此为止吧。
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真正懂得这一点,才能成全孩子成为最好的他自己。
欢迎关注@芳草愫愫,欢迎互动,欢迎点赞。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