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贝:
我们幸运的在中大校园巧遇出租车,打车出校园,此时天下起大暴雨,我们到了大教堂,雨仍在下。
石室圣心大教堂是在让人眼前一亮的欧式化建筑,构造极精美。妈妈查阅资料获悉:石室圣心大教堂的创建人是法国传教士明稽章。他曾回法觐见法皇拿破仑三世,得50万法郎专款。圣心大教堂土动工在1861年8月26日,并在1863年12月8日举行了盛大的奠基典礼。明稽章还专门从罗马和耶路撒冷运来泥土一公斤,表达天主教创立于东方之耶路撒冷,兴起于西方之罗马。现在教堂东侧墙角下“JERUSALEM1863”和西侧墙角下的“ROME1863”刻字依然清晰可见。石室圣心大教堂是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工匠建造而成,有着"远东巴黎圣母院"之誉。石室圣心大教堂位于广州市区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该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始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教堂属"哥特"式建筑。
1864年法国教会专门请来两位建筑师VONUTRIN和HUMBERT主持,仿巴黎的圣克洛蒂尔德设计。教堂的真正指挥完成建造全是由广东揭西坪上镇尖田村的石匠--客家人蔡孝所完成的,所以现在看到的这幢奇特的哥特式建筑里,又溶入了不少中国元素,整座教堂的建造,全用了中国的土办法糯米桐油代替水泥,这样既防水又牢固,穹顶石块也从中凿双孔中用铁枝穿起来,这样更牢固,教堂楼顶的出水口,也改成了中国狮子造型,地板也改掉了原先设计的石块改成广东大阶砖,这样防湿性更好,门上也刻上了广式木雕。等到1888年教堂竣工,蔡孝已由原来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变成了五十多岁的老人。但这已是比较短的教堂建筑时间了,巴黎圣母院建了87年,而德国科隆主教堂更是建了7个世纪才完成。
石室一共经历了两次重大事件,一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架日机撞上了塔尖避雷针,撞在教堂前的沧海茶楼,并爆炸,部份拿破仑时期的彩色玻璃被震碎。第二次才算是颠覆性的破坏,在文化大革命中,石室遭到了重大破坏,所有宗教油画被撕掉,抗战后剩下的部份拿破仑时期的彩色玻璃全被打碎,花窗被打碎,所有经书和讲道用有跪板的长椅堆成小山在教堂里焚烧掉,石壁石柱部份被烧得爆裂,历经数次修复,至今可见烧痕。楼顶的狮头排水口全用铁锤打碎,文革期间,这里一度成了垃圾处理场。1979年7月,市政府重新落实了宗教信仰政策,开始筹备重新开放石室。目前广大信徒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世界各地的信徒和游人也到石室观光。石室天主堂周围,一年四季树木常青,鲜花簇拥,五彩缤纷。教堂内外环境优美、宁静。古老的大教堂,现已向游人开放,重新焕发了青春。
妈妈不是一个宗教信徒,但妈妈觉得人是应该有信仰的,信仰使人精神有所寄托,心有信仰往往能使上向善向美,妈妈是肯定正义宗教的。在妈妈的阅读所知中,传教士对战乱中的中国人是做了许多国人都难做到的善事的,如作家严歌苓笔下的许多传教士是让人看得感动涕流的。
如石室圣心大教堂创建人法国传教士明稽章他是回国拿钱在中国建造的,这是文明的体现。对比文革时期的国人,唉“文革”这个字眼的伤害妈妈不愿去累述,当代作家的作品随处可见,反正那是一个黑白颠倒、是非不清的倒退时代,这是妈妈对毛主席之功“看不深刻”的根结,妈妈是个太感性化的人吧……
我们正值周日去,到达的钟点又恰好是普通话弥撒的场次,妈妈很想去体验一下一次完整的弥撒经过的,走进教堂里面,整个大堂人满满的,说明有信仰的人还是很多的。但我没能体验到,因为你不愿呆在里面,妈妈不能强求你,又不放心让你一个人出去,于是和你一起走出大教堂,撑着伞环着教堂走了一圈,再三感叹建筑之华美精致,赞叹那建造的能工巧匠们。
宝贝呀,我们要心中有信仰呀,做一个从善从美的人啊!
写给大儿子:我们的广州之行(5) 写给大儿子:我们的广州之行(5) 写给大儿子:我们的广州之行(5) 写给大儿子:我们的广州之行(5) 写给大儿子:我们的广州之行(5) 写给大儿子:我们的广州之行(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