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性意识的触发;
故事背景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从马奇太太教育观念出发。她的教导下,大女儿梅格为了真爱可以不在意贫穷,不因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虚脱所迷惑。奥尔科特说;金钱固然必要且宝贵,但自尊和安宁远胜金钱。梅格自主选择遵循内心,嫁给了清贫但知识渊博的约翰·布鲁克,让年轻的乔不得理解,她认为梅格可以去追逐想成为的演员,不必成为家庭主妇潦草的定义一生。
马奇太太教导女儿们懂得给予,给到别人确切的帮助。这种给予意识让女孩们的善良得到释放,同时感染了身边的人,而在马奇太太居住的环境中,这种环节有爱的故事,让一系列赠予都变得那么可圈可点。在马奇太太的帮助下,她们在圣诞节把食物送给了贫穷人家的孩子,在回到家却惊奇的发现自己家中餐桌满是佳肴。在这种赠予与被赠予之间,让女性之间的大爱得以体现,这种意识的触发可以相互感染,也让女性明白了善意,不是施舍,不是男性专有的权力,也不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上流对穷人的假意。在此过程中,小妇人们真心获得了帮助别人的喜悦。同时,也在思考,接受别人赠予的时候,她们并没有迷恋,始终记得要靠自己的双手获得食物。
2金钱可以让女性独立起来,反叛才可以避免了婚姻的妥协
如果说马奇太太的教导有方,让小妇人们懂得众事靠自己,那么,马奇姑妈
的金钱独立观,让乔开始明白把握财务自由的爱情才能长远。乔与劳里知根知底,最终却拒绝劳里的求婚,这是一个问题,并且影片将乔拒绝的答案抛给了观众,通过观众的思考,通过剧中人的视角,女性意识如同一个隧道蔓延悠长,乔在黑暗中摸索,观众在跟随乔的视角,这个答案将思考维度拉的漫长。
在这个漫长的隧道,我们来看乔的视角。乔从一开始就在思索,不能抛弃独立的自由,小说的写作,女性工作的权利。这些都是和上流社会的冲突。在这里上流社会的代表对象是劳里。所以这些冲突的表象,让乔明确的拒绝与劳里的婚姻。这更深处的现象是女性只能从嫁人来改变阶级变动,这种婚姻更多是利益的叠加与互换,女性失去了话语权,选择权,甚至要服从命令般的活着,这种提线木偶般的人生,和乔受到的教育,以及独立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她拥有反叛精神。与乔想过的人生截然不同。
通过写作在文学界呼风唤雨的有一位男性化名乔治·艾略特,她被誉为:“伦敦文
学教母”在她的作品中 米德尔马契 。假设乔选择了如同多萝西亚般的婚姻,那么她最终也会有才华得不到施展的苦闷。乔更多的是投身于文学写作,她的小说就是最有力的武器,这本书的原作者奥尔科特也将自己的经历投射在乔身上,我们所感受的有灵魂有思想,更加独立的女性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汇流。
3让乔选择婚姻的,是思想的共鸣可以让灵魂得以释放。
教授可以一贫如洗,但他丰富的学识,谈吐举止都深深的吸引了乔。这种思想的共鸣让隧道有一丝光透进来,但前进隧道走到远处的尽头还很漫长,而教授是选择与乔一起前进的人。这种前进有了男性的参与,不再是女性孤身一人,在此隧道中会慢慢聚集更多的同胞,他们的前进折射时代的影子与进步。
4书商要求的完美婚姻,并不意味着观众沉浸在虚假的造梦
乔的独立意味着她有选择和拒绝婚姻的权利,婚姻并不是独立与割裂的,它是乔与教授的互相成就。最后乔面对出版社的要求,让书中的女性最后有一个完美的婚姻,成全一个圆满的故事。奥尔柯特与乔相互折射,面对要求好的家庭美满结局,影片也让乔选择了妥协,而这种妥协,是让观众百思不得其解,最终自己去寻找答案的目的。我们都不会沉浸在完美的婚姻与结局,而是反思让乔妥协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