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懒得早起,窗外阴天,准备洗漱出门,本想着去个景点溜达,想想还是窝在图书馆比较舒服。
昨天看了刘慈欣《黄金原野》,是没有料想到的结局,是引人深思的结局,那则寓言故事似乎早就见过,可我从未想到可以从那个角度进行解读。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人明知道是牺牲还要一往无前,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终将成为“巨人”,而总有一天有人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许他们也不去思考是存在还是消失,只是恰好在那个时间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之前看《三体》也才看了前两部,大开眼界,像是看待生命的角度会不自觉跟着书里走,而书里构建的世界那么宽广,还有些值得思考的惊喜。不过关于维度的思考里最值得一提的书应该是《平面国》,正方形跌跌撞撞地开拓眼界,却成了异类,很多时候我们更像点国国王,是维度的差异,还是知之甚少,思绪打止。
等公交的时候,一辆载满气球的摩托路过。见他远去。
坐上公交,哈喽,又见面了!
分岔路口那么多,还是遇见,看样子这个时候的我们也算得上“同道中人”了呢。
翻开一本叫《南瓜花》的书,光是书名就让我好奇,讲的是关于士兵的故事。简介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一群以色列年轻人驻守在一座叫“南瓜山”的安全区军事前哨上。他们艰苦训练、勇敢冲锋,最终走向了等待自己的悲剧命运。
“伴着黎明就绪”
“倘若细听驻守黎巴嫩的部队所用的语言,你也许会认为他们占领了一座花园。”
记得李士兵同我讲过,在舆论面前他们是“弱势的”。李士兵那么优秀一定会没事的,李士兵活着就好。
书里写到“那些痛失亲人的家庭和在此效力过的战士,他们心中所承载的经历无法与任何人诉说。除了这些人还记得,这场战争会在几年内被大众遗忘。”
“年轻的人们应征而战,离开以后,等到再回来时,有的人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自己,而有的人却再也没有回来。”
想起关于战争的电影《赛德克•巴莱》电影讲述了1930年发生在台湾南投的“雾社事件”赛德克族头目莫那•鲁道率领族人对抗日军的故事。“如果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就让他们尝尝野蛮的骄傲。”何谓文明,何以野蛮,所谓生存,无愧先祖。
慷慨激昂,到此为止,自习室里的人占满了桌子,刚巧有个地方坐下,看了几页书开始犯困。大概是早餐吃饱了,细胞忙着消化食物,大脑供养不足,哈欠止不住,发现旁边的小姐姐已经趴下歇息了。
2021.3.13 守卫烤肠第二天,打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