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警惕|你的焦虑,正在偷走孩子的健康快乐!

警惕|你的焦虑,正在偷走孩子的健康快乐!

作者: 简浅_ | 来源:发表于2023-03-28 23:50 被阅读0次

    在2021年上映的由贾玲执导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中,那句“我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好…”一夜间火遍大江南北,让各位爸爸妈妈们眼含热泪,重拾初衷…

    看到太多人因为孩子焦虑不已,习惯、性格、分数、拖拉、磨叽…毁灭式的亲子关系,进入恶性循环,把自己和孩子都逼入死角,痛苦不堪。

    前几天,我们这里就有一个孩子跳了楼。近几年,这种事情常有发生,每每听到,痛心不已。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呢?

    那个因为和母亲拌嘴,冲下车跳河的少年,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想什么呢?

    那些患上抑郁症、狂躁症的孩子,他们究竟遭受了什么呢?

    我看过孩子伤心难过,家长狂妄自大、不可一世,一副我说了算的样子,孩子不被理解和尊重,只能通过哭来宣泄自己,而有人会告诉孩子“不许哭,在哭就…”或者是“真是一个爱哭鬼,烦人精,一天天净找事…”字里行间的冷漠和不耐烦。久而久之,孩子便不会在敞开,表达真正的自己。我们总觉得我们是爱孩子,可在我们讽刺、挖苦、打击、吼叫、辱骂孩子的时候,爱又在哪里呢?

    记得朱老师曾经说,她带孩子去打比赛,一位家长在孩子打比赛前就给孩子施加各种压力,等到孩子因为心理负担太重没打好时,冲上去就扇了孩子一巴掌,然后各种辱骂,听闻只觉得,那个孩子多绝望啊…

    周遭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其实相对于孩子而言,需要被教育的更应该是父母。是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造就出了一个我们眼中这样的孩子。

    我常常想,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什么呢?尤其是在现如今这教育环境如此逼辄的状况下,作为父母的我们究竟如何做,才能守护好我们的孩子呢?

    回到生命的初始,有些人想要一个孩子,各方面的原因,历经波折,也未能如愿。身边就有人,看了很多年的医生,做了多次试管,忍受极大的身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折磨,结果以失败告终。

    还有人因为想要孩子,常年住在医院调理,实在负担不起巨大的经济压力时,就让即将孕育孩子的妻子吃的好一些,而丈夫将就的填饱肚子…

    想要是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实在是需要做父母的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打怪升级战到最后。我们看着襁褓里我们拼了命生下的软软糯糯的他们时,是不是在心里暗暗祈祷,此生只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就好!

    可是随着孩子长大,慢慢的我们就被推入生活的洪流,不得已而为之。各种生活中鸡零狗碎的琐事,再大一些孩子的作业、分数、名次、社交、被叫家长…各种各样的让父母们为之头痛、焦虑的事情,父母们心力交瘁。大量的兴趣班还补习班让孩子失去了做孩子的纯真和快乐,也让孩子失去了探索世界和释放天性的机会…

    每天早上我都会听见邻居家大姐大声的喊孩子出门的声音,面对慢吞吞又丢三落四的孩子,焦急又无奈,只剩下满口的国粹和不耐烦的表情,孩子也是一脸木然,有时候甚至叭叭的掉眼泪,看着很是心疼。

    我不知如何安抚,只能对着大姐说,“姐,别着急,还有时间,让孩子准备好…”

    我也是在跟孩子一起参加拓展才深刻体会到,孩子其实真的很需要融入大自然,感知大自然的风雨雷电、花草树木,体会最原始的快乐,去体验、去探索、去自己发现学习的乐趣,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会由此生出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衍生出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就像我喜欢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兰彻,他永远是为了让生活更加有趣、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学习,并且可以举一反三,让学习变得充满快乐,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毕业之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娶个还不错的媳妇。

    还记得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吗?

    在晓庄师范,有个男生课间时用泥块打了同学,放学后被叫到了校长室。男孩等了一会儿陶行知赶来,笑着从兜里掏出了一块糖给他,说:你比我守时,这是奖给你的。"

    坐下来,陶行知又拿出第二块糖说:"这也是奖励品,当时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更加意外,校长给他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才动手的

    见义勇为,值得奖励。"男孩流泪了,检讨道:"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开心地笑了,又递出一块糖说:为你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再奖励一下。我没有更多的糖了,我们的谈话就到这儿吧。

    所以,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它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要做终身的运动者、责任的担当者、问题的解决者、优雅的生活者。

    家庭教育也不能过于注重分数,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晃树,不是棍棒。越慢有可能越美好越稳当,越慢,越是拔苗助长,他就失去了根,他这一生都没有土壤的链接,没有生命能力的滋养。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

    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父母做好自己,做好榜样,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走向社会的能力。

    它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警惕|你的焦虑,正在偷走孩子的健康快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axddtx.html